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正文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高中数学差怎么补救)

网络整理 2023-12-03 考试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的知识,包括高中数学差怎么补救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高中数学全部公式有哪些
  2. 求高中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3. 数学必修一公式有哪些

一、高中数学全部公式有哪些

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1)**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注意:区分**中元素的形式:如:;;;;;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的子集,是任何非空**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与**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4)①若为偶数,则;若为奇数,则;

②若被3除余0,则;若被3除余1,则;若被3除余2,则;

(1)若**中有个元素,则**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2)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若;则是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注意:“若,则”在解题中的运用,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

正面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的所有的至多有n个任意两个

(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问:到的映射有个,到的映射有个;到的函数有个,若,则到的一一映射有个.

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点的个数为个.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②(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求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扇形面积为,则;定义域为.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2种方法);

②(2种方法);③(2种方法);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 f(x)=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看成关于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互换,得;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

一般式:;对称轴方程是;顶点为;

两点式:;对称轴方程是;与轴的交点为;

顶点式:;对称轴方程是;顶点为;

当时:为增函数;为减函数;当时:为增函数;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

等价命题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或上有一根

注意:若在闭区间讨论方程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和检查端点的情况.

指数函数:y=(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1和00)是等比数列.

25、{**n}(**n>0)是等比数列,则{logc**n}(c>0且c 1)是等差数列.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如an=-2n2+29n-3

③ an=f(n)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如an=

3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

二、求高中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1、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2、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3、 cos(-α)=cosα tan(-α)=-tanα

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5、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6、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7、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8、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9、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10、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1、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1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13、sinα+sinβ=2sin—--·cos—-—

14、sinα-sinβ=2cos—--·sin—-—

15、cosα+cosβ=2cos—--·cos—-—

16、cosα-cosβ=-2sin—--·sin—-—

17、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18、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19、cosα·cosβ=-[cos(α+β)+cos(α-β)]

20、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21、化asinα±**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三、数学必修一公式有哪些

1、2sinAcosB=sin(A+B)+sin(A-B)。

2、tan(A+B)=(tanA+tanB)/(1-tanAtanB)。

3、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4、tan(A-B)=(tanA-tanB)/(1+tanAtanB)。

5、-ctgA+ctgBsin(A+B)/sinAsinB。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