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高中数学公式大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高中数学公式大全以及高中数学有多少个公式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高中数学有哪些基本求导公式
2、(xAn)'=nxA(n——1)。
7、(logaX)'=1/(xlna)。
9、(u±V)'=u'±V'。
10、(uv)'=u'v+uv'。
11、(u/v)'=(u'v——uv')/v。
12、 f(g(x))'=(f(u))'(g(x))'u=g(x)。
如果函数f(x)在(a,**)中每一点处都可导,则称f(x)在(a,**)上可导,则可建立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记为f'(x)。如果f(x)在(a,**)内可导,且在区间端点a处的右导数和端点**处的左导数都存在,则称f(x)在闭区间【a,**】上可导,f'(x)为区间【a,**】上的导函数,简称导数。
条件: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即函数在上都有定义,那么该函数是在定义域上处处可导是否定的。函数在定义域中一点可导需要一定的条件是:函数在该点的左右两侧导数都存在且相等。这实际上是按照极限存在的一个充要条件(极限存在它的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推导而来。
二、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公式有哪些
排列A(n,m)=n×(n-1)。(n-m+1)=n!/(n-m)!(n为下标,m为上标,以下同)。
组合C(n,m)=P(n,m)/P(m,m)=n!/m!(n-m)!。
C(4,2)=4!/(2!*2!)=4*3/(2*1)=6。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3+..+m种不同方法。
2、第一类办法的方法属于**A1,第二类办法的方法属于**A2...第n类办法的方法属于**An,那么完成这件事的方法属于**AUA2....UAn。
3、分类的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三、求高中数学函数公式大全
1、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2、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3、 cos(-α)=cosα tan(-α)=-tanα
4、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5、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6、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7、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8、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9、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10、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1、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1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13、sinα+sinβ=2sin—--·cos—-—
14、sinα-sinβ=2cos—--·sin—-—
15、cosα+cosβ=2cos—--·cos—-—
16、cosα-cosβ=-2sin—--·sin—-—
17、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18、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19、cosα·cosβ=-[cos(α+β)+cos(α-β)]
20、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21、化asinα±**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四、数学必修一公式有哪些
1、2sinAcosB=sin(A+B)+sin(A-B)。
2、tan(A+B)=(tanA+tanB)/(1-tanAtanB)。
3、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4、tan(A-B)=(tanA-tanB)/(1+tanAtanB)。
5、-ctgA+ctgBsin(A+B)/sinAsinB。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五、高中数学全部公式有哪些
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1)**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元素的互异性:如:,,求;
(2)**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注意:区分**中元素的形式:如:;;;;;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的子集,是任何非空**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与**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4)①若为偶数,则;若为奇数,则;
②若被3除余0,则;若被3除余1,则;若被3除余2,则;
(1)若**中有个元素,则**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2)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若;则是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注意:“若,则”在解题中的运用,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
正面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的所有的至多有n个任意两个
(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问:到的映射有个,到的映射有个;到的函数有个,若,则到的一一映射有个。
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点的个数为个。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②(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求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扇形面积为,则;定义域为。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2种方法);
②(2种方法);③(2种方法);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 f(x)=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看成关于的方程,解出,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互换,得;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当时,是增函数;当时,是减函数;
一般式:;对称轴方程是;顶点为;
两点式:;对称轴方程是;与轴的交点为;
顶点式:;对称轴方程是;顶点为;
当时:为增函数;为减函数;当时:为增函数;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则:
等价命题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上有两根在区间或上有一根
注意:若在闭区间讨论方程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和检查端点的情况。
指数函数:y=(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对数函数:y=(a>o,a≠1)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的取值范围。
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是增函数;是减函数。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c)/=0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特别地:(x)/=1(x-1)/=()/=-x-2(f(x)±g(x))/= f/(x)±g/(x)(k•f(x))/= k•f/(x)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能推出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但,∴是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将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为增函数,就一定有。∴当时,是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但反之不一定,因为,即为或。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则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是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1)分析的定义域;(2)求导数(3)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f(**)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f(**)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0,则。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1)设,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2)(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进行讨论: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讨论。
本章是**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项和,则其通项为若满足则通项公式可写成.(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及;已知求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4、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7、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n}的和差的数列{an+**n}、{an-**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c>0)是等比数列。
25、{**n}(**n>0)是等比数列,则{logc**n}(c>0且c 1)是等差数列。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如an=-2n2+29n-3
③ an=f(n)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如an=
33、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若a=(),**=()则a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且有||-||≤||≤||+||.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交换律);+(+c)=(+)+c(结合律);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2)当>0时,与的方向相同;当<0时,与的方向相反;当=0时,=0.
(1)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设P1、P2是直线上两个点,点P是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使=,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
当点P**段上时,>0;当点P**段或的延长线上时,<0;
分点坐标公式:若=;的坐标分别为(),(),();则(≠-1),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作=,=**,则∠AOB=()叫做向量与**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为,则·**=||·|**|cos.
其中|**|cos称为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
若=(),**=()则e·=·e=||cos(e为单位向量);
⊥**·**=0(,**为非零向量);||=;
·**=**·;()·**=(·**)=·( **);(+**)·c=·c+**·c.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
http://**ggjy.net/xspd/x**k/200408/815.html
http://**xyjy**/Article/UploadFiles/200510/20051013100307519.doc
5.**的子集个数共有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
8.方程在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2)当a<0时,若,则,若,则,.
依据:若,则方程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1)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2)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或或;
(3)方程在区间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或.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0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265个必考知识点
- 12-0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高中数学有多少个公式
- 12-03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高中数学差怎么补救)
- 12-03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 12-03高中数学卷子真题 高一数学必做100道题
- 12-03高中数学卷子真题?2022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12-03高中数学差怎么补救 数学差是脑子笨吗
- 12-03高中数学差怎么补救,高一数学听不懂怎么办有没有技巧
- 12-03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高中数学所有内容)
- 12-03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高考数学必考公式归纳)
- 12-03高中最低分数线是多少(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
- 12-03高中最低分数线是多少,最低分的高中是多少分
- 12-03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2022(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有可能是多少)
- 12-03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2022?初三考高中录取分数
- 12-03高中期末考试成绩查询网站入口(初中成绩查询入口)
- 12-03高中期末考试成绩查询网站入口(高中会考成绩查询官网)
- 12-03高中查成绩在哪里查询(高一月考查分在哪个网)
- 12-03高中查成绩在哪里查询(高中生查月考成绩的平台)
- 12-03高中满分作文大全,高中作文范文精选800
- 12-03高中满分作文大全,高中生高分作文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