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廉吏于成龙简介)

网络整理 2022-05-21 最新信息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山西方山 于成龙雕塑



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调任合州知州后,康熙九年(1670年),再由合州知州调任湖广黄州府(今黄冈市)同知,2年后升任武昌、黄州知府。


如果说5年多的广西罗城岁月对于于成龙最为艰辛,他以情操苦节感动官场的话,那么黄州岁月,则是他施政大放异彩时。其果敢才能毕现,悍勇性格展露无疑,体现在一是捕盗,二是平叛。这里以1674年为线,介绍于成龙的传奇经历。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于成龙在1674年

康熙十三年(1674),对于于成龙是里程碑式的一年。三月,于成龙在同知(地级市副市长)任上做到第五个年头时,被抚衙调往武昌,“署理”(代理)武昌知府。不久被吏部任命为福建省建宁府知府,接着根据湖广方面的请求,又改任于成龙为从四品的武昌知府。这种人事转换背后,皆因一起事变,这就是清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于成龙剧照

三藩之乱:

事情大致是这样——1673年,因为康熙的撤藩政策,诱发镇守云南的平南王吴三桂叛乱。吴三桂大家都知道,冲冠一为红颜的主。继而由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仲明响应,故称“三藩之乱”。随着吴军北伐,很快两广、湖广成为战场和前线,自然于成龙所在的武昌也不例外,顷刻成为了热点地区。


被免职:如果说是四年同知岁月体现出的是他的捕盗才能的话,那么,接下来的4年知府,将是他平叛才能的毕现。但事情却并非简单,军情紧急之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不,于成龙还未坐稳太师椅,武昌知府“署理”二字未摘,就被免职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浮桥垮塌追责:原来与两座浮桥垮塌有关系。事情是这样:热点地区的行政,以军机为大。武昌府也在平定三藩的战争中,顷刻转变为以办理军需事务为主。刚刚到任的于成龙,就接到命令,前往武昌南部之咸宁、蒲圻两地速造两座浮桥,以供清军南进。在原材料缺乏的情况下,于成龙费尽辛苦,用一月余时间好不容易建成。——这不比耿彦波建造大同、太原城,几年就是一座新城。太原都市交通的立体感就在耿彦波手里完成。而在340年前,同为地市级干部的于成龙却没有这种移山造海能力,费尽力气仅仅为建造两座浮桥。这不是领导水平的差距,而是生产力的差距。


谁知,连下暴雨导致山洪爆发,两桥迅疾被冲得片板不剩。就在于成龙望着洪水心急如焚时,清军由南向北撤至河边,喧嚣着要求渡河,并追究造桥官员的责任。很快,领兵将军发文追责,书涵在湖广督抚、京师朝廷之间来回走了一圈后,于成龙被“革职留用”,心情沮丧地回了武昌。


运气不好

此事以今日行政思维值得商榷。古今都有追责制度,无可厚非。现在时常发生的桥梁、道路、楼房垮塌,都在被调查,被处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垮塌应分为人为原因、不可抗原因。如果是人为所致,追责没有商量;如果是不可抗原因,追责要另当别论。从浮桥垮塌及于成龙申辩看,超大洪水属于不可抗因素,连河上的石桥都被冲垮,更何况浮桥呢?!然而,以当时严峻的军政形势,官员哪有说理分辨的机会啊!朝廷处理结果,没有以“延误军机”处理,而是采用了“革职”!


对于于署理,我们只能归结于他的运气不怎么样。上帝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对此,湖光巡抚张朝珍处理此事是秉公办事,但将其留在身边,赞助政务。此后证明,这位巡抚对于成龙东山再起留了伏笔。


黄州:机遇很快就来了

机遇就在黄州(今黄冈市)。


黄州是个什么地方:

黄州,真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地方。


我记住黄州,是18年前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而后才知,黄州属于楚地,并非经济膏腴之所,但在历史上却颇有个性。黄州如此悍勇,如此桀骜,却是被大师开悟、文化之土。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闻名天下的苏轼,以团练副使之职谪居于此,至元丰七年(1084年)离去,居黄州四年又四月。他携家眷十几口先后住于定惠院、临皋亭、南堂。他的这一住,让历史牢牢记住了他。黄州的豪侠之气间又迷茫着一股飘逸旷达的文化之气。此后,提及黄州,当想到苏东坡;念及苏东坡,当不离黄州。


当历史奔流过589年后,于成龙以同知、知府身份,独自来到黄州,先歧亭,后黄州,任职八年。黄州因之从此名扬天下,命运发生彻底改变;同样他也给黄州社会带来强劲的力量。


苏轼、于成龙,两位俊彦名士,虽然不同时代,却共同成全了黄州。翻阅黄州历史,名人无数,但此二人却不能错过。这里专门介绍在研写于成龙黄州平叛。


蕲黄四十八寨:

于成龙的机遇就与黄州有关系。其导火索是麻城刚刚点燃的东山反清起义。


情况是这样:三藩之乱爆发后,吴三桂散发的“伪札”(委任书、传单)遍布湖北州县,对于骨子里埋藏有反清复明观念的楚人是一个蛊惑。大冶人黄金龙有勇有谋,就属于那种乱世枭雄,他在见到传单后,就趁机游动于麻城山中,与蛰伏多年的秘密组织串通,密谋于七月发动横跨鄂豫皖数省、有几十万人参加的大别山暴动。而黄州就是其起义的重点地区。这里留有反清基础,曾经有过“蕲黄四十八寨”的抗清历史。然而,由于形势所迫,黄州东山起义于五月中旬提前发动,领头人叫刘启祯。附近反清势力也趁势响应,依山结寨,形成燎原之势。如不迅速扑灭这些星火,它们与南部之吴三桂军将会形成南北夹击,对两湖战场上的清军构成严重威胁,势必影响战争大局。


危机再现,湖广为之震动,消除危机刻不容缓。

由谁来破解危局?成为下一步的重要棋局。


此刻,闲置的于成龙被张巡抚派上了用场。


据说,在启用于成龙时,湖广高层曾有过不小的反对声。当时居于武昌的官员们都不看好于成龙,原因有二:一是于乃一介文官,又爱贪杯,在他们看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抓几个蟊贼尚可,面对这种迅疾万变的军机大事,他能胜任吗?


是啊,怀疑也是有道理的,于行吗?平时又无带过兵打过仗,他的履历没有提供这种说服力。如同有人小看他人:一个文人?!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新人的启用,总是有正反两股力量要胶着一番。但张巡抚耳根子挺硬,打定主意,就是要用这位被革职的闲官,并于五月二十一日用酒宴款待于成龙。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贵为封疆大吏于成龙


于成龙痛饮后,决计为朝廷分忧,当场表态愿意前往黄州镇抚。翌日凌晨,于成龙仅带领几位随从——他在蒲圻修桥的差役,北渡长江,直插麻城,2天后抵达东山起义的前线——麻城白杲镇,这里距刘启祯盘踞的山寨仅有十里地。


黄州的形势陡然紧张起来。


让我们了解一下湖北省黄州。黄州历史上属于楚地,在历史上总是以桀骜不驯的性格出现。不论是反抗阶级压迫,还是割据称雄,都是一个难驯之地。比如元末徐寿辉的天完政权,明末的蕲黄四十八寨反清结义,还是民国时代黄麻起义及鄂豫皖根据地建立……黄州均是腹心区域。


黄州的这种性格,与其境内大别山耸立有关系,与其居于长江中游北岸、楚头吴尾,鄂豫皖戆四省交界的位置分不开。因为大别山,鄂豫皖交界处在地理上为一脉;因为长江的存在,水路交通便利,便于沟通联络。这种地理正是起义或作乱之佳地。因而历史上,此地屡屡有民众反抗出现。要嘛出将军,要嘛出土匪,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仅仅几名随从:

让民众狐疑的是,东山之乱爆发,这位于钦差只带来几名随从前来,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莫非后面埋伏有大军?还是……?对于这位于钦差,他们心存敬畏。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那么,他又如何来处理这场危机呢?

历史会记住文官于成龙的特殊才能。


于成龙第一招:先后发布了《初抚东山遣牌》《劝畈间归农谕》文告,以安抚人心。文中他以昔日父母官的口吻,对叛乱表示遗憾,劝谕造反百姓放下刀枪,下山自首;有冤屈者,可以来白杲镇找他反映问题;对于被诉官员一定要问责。如果三日之后,叛乱者不下山,就会有大军征剿。


第二招:派属下给东山起义者送去令牌晓谕。由于于成龙在当地深孚众望,这一招立竿见影。有大批叛乱者离开山寨来白杲求见,于大人一番“下堂扶迎,看茶看座,推心置腹”后,威服了投诚者,一点就着的起义形势,仅仅三天居然被给泄了气。交流中,于成龙也了解了“东山之乱”的诱因。


“东山之乱”的诱因:原来与麻城县李攀龙私藏吴三桂“伪札”一案有关。麻城知县屈振奇,受其手下心腹邹克忠误导,除了将李攀龙扣审后,随意扩大打击面,到处拘捕怀疑对象,严刑逼供,搞得麻城县一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于是,才有刘启祯等占山叛乱。

他迅速查明叛乱缘由与“官逼而起”有关,于是就写信给府台、道台,要求将“伪扎案”中被牵连的民众释放,以息民怨。但府道二衙并不太买账。


第三招:送信策反 五月二十七日早上,于成龙实施第三招。他派一乡约去送给起义首领刘启祯一封谕帖。那么,这谕帖内容是什么呢?刘启祯会买他的账吗?


此信先是寒暄一番,后郑重承诺:只要刘启祯率部归顺,朝廷保证其安全,并会予以重用。对于藏有“鸿门宴”的官府,刘启祯会作何态度呢?


刘启祯其人: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刘启祯。此人字君孚,系麻城东山曹家河人,颇有江湖侠气,曾经是蕲黄四十八寨的首领之一。后被于成龙收为歧亭二衙的捕快。用今日语言讲,公开身份是刑警,其实呢混迹于黑白两道,能量很大,类似于《水浒传》里雷横、朱仝式的人物。如此一说,于刘二人之间曾经存在上下级之谊。但时过境迁,刘启祯能买他旧主的账吗?


第四招——深入虎穴 于成龙使出了第四招——亲往山寨招抚。乡约送信仅过了一个时辰,他就开始行动。史料记载他骑着一匹黑骡,带两名随从,一人头前敲锣开路,一人打伞居中,就这样向山寨进发。属下此时才明白过来,这位于大人敢情是要玩单人赴会呀?!惊骇之下,纷纷劝止;但于成龙不为所动,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下,骑于骡上慢慢消失于镇外。


笔者至此想到《三国演义》,其中有一段“关云长单刀赴会”,据书中流露,故事所在的荆州距离离黄州并不远。此段故事非常精彩,由此烘托关羽之大勇、胆略。但故事是否确实发生过,笔者存疑。但在1674年5月27日这天上午,类似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比起关羽,这位于大人虽然是一介文职,但更加悍勇,悍勇中还有些滑稽,甚至连柄青龙偃月刀都没有。那么,他有什么妙招保护自己、降服对手呢?

故事真的很精彩。


冒死入寨 在距离山寨不远处,于成龙命令随从鸣锣喊话,说明“招抚”来意。据载,刘君孚听闻于大人到了,心里惊诧,等观察良久确认后续没有官军后,才命喽啰吱扭扭启开木栅寨门。又命手下精锐武装——猎户手持兵刃火铳,列队相迎,意在震慑来人。而他本人则躲到后山避而不见。于成龙叩门进了山寨,径直入了议事厅,当仁不让端坐于堂上,大声问下面:“老奴(一种老爷对仆人特有的称呼)哪里去了?怎么不来见我?”寨勇支吾着说大王有事去去就来。有些人认识于成龙,抹不开面子,进来拜见,态度恭敬。于成龙借机与寨勇拉家常,只字不提“剿抚”之事,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


虎穴酣睡 一会儿,于成龙反客为主,用吕梁官话喊叫着说天气太热,让寨勇倒水;喝了水,又解衣畅怀,让寨勇为其脱靴,为其摇扇乘凉,仿佛与之是主仆关系;一会儿又干脆倒在寨主床榻上睡起了午觉,雷鸣般的呼噜声此起彼伏,连厅外监视的寨勇都能听见。于之坦然,传递给寨勇巨大信任,反而使他们放松下来。


喝跪乱首 等睡够了午觉,于成龙撑臂展腿,坐起来,以一种责备口吻问伺候的寨勇:“君孚老奴——,走了这么久,还不回来?客人来了,连酒饭都不打算准备?!”寨勇搪塞着退出去通报。其实刘启祯并未走远,他的心里正在发生着矛盾冲突。碍于面子,他只好入厅拜见,下跪于床前,叩头谢罪:“大人亲临,老奴昏聩,无颜出迎,今伏首待束,听候大人发落。”于成龙自有一番应对,其中有言:“官激民变,情有可原。只需革面洗心,出山再作良民,仍是朝廷赤子。”


这番话显然是推心置腹为刘启祯说话。话语不多,却击中这位江湖人物的心。刘启祯一听,居然声泪俱下,将事变过程重述一遍。于成龙一番安抚后,双方约定:六日后,刘启祯率部下山投诚。


就这样,一场故作轻松的表演,寥寥几语,就把叛乱给化解了。有人说,事情岂能如此简单。事实上,据史料留露:刘启祯岂是等闲之人,他被县衙逼迫是真,但结义造反、反清复明却是他腹中蓄有的志向。只是双方谁也不说透而已。于成龙的出现,让他感觉反志已被瓦解,由此可见于在其心中的巨大影响力;但归顺朝廷心有不甘,只是观望而行。


乱首下山投诚 于成龙早已洞悉其心,下山后立刻下令布置于东山一线的兵勇撤走,自己以空城姿态驻扎白杲,以示诚意。


六日后,刘启祯先带300余猎户到白杲投诚;而让数千义军主力滞留山中,以防不测。于成龙见此,又进一步做其思想工作,以释其疑虑,并委任他为“使节”,代表于去劝抚其他山寨义军。并承诺:事成之后,启奏朝廷封其为“戎旗守备”(正五品的武官)。


刘君孚爽快领命而去。

4日后,刘启祯如约携众来归,身后还带着鲍世荣、陈恢恢、李公茂等首领,并献上一面“安居乐业”旗,以示诚意。于成龙立刻对此数千人安抚、遣散,并发放路费。


一场已经燃起的东山之乱,就这样被这位于大人给摆平了,未费一枪一弹一兵。此事不仅让叛乱者、守法百姓和政府官僚啧啧称奇,就连居于京师紫禁城里的康熙皇帝也听说了,也觉匪夷所思。——于成龙首次被康熙皇帝注意。此为后话另叙。


(待续)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于成龙的悍勇人生——1674年:于成龙黄州平叛

Tags:于成龙   康熙   成龙   尚可喜   吴三桂   苏轼   北宋   我在宫里做厨师   麻城   山西   黄冈   广西   罗城   大别山   大冶   耿彦波   太原   福建   跟着地铁圆太原安家梦   赤壁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