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我国有一句老话“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自己的缺点被人指证,人们普遍都是抵触的心理,更何况是皇帝呢。能够听进去逆耳忠言的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敢于向皇帝进谏忠言而不怕皇帝发怒的人就更加稀少了。魏征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勇于告诫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辅佐下,唐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死在了李世民的手上。魏征原本是李建成的手下,李建成死后归顺了李世民。李世民曾经质问魏征:“你为什么希望李建成能够杀了我?”,谁知,魏征对于李世民的质问毫不慌张,说道:“当时如果李建成听我的意见,他就不会死了。”李世民早就听说魏征才华横溢,听完魏征所说,从心底开始敬佩他了。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刚刚继位,很多地方都需要向魏征询问意见,就连卧室都成了他俩议事的场所。魏征忠心耿耿,李世民也对他十分信任。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有一次,有人举报魏征对家人有特殊待遇,经过调查,却找不到合理的证据。负责调查的大臣叮嘱李世民:“魏征为人光明正大,不会出现这样的嫌疑,但是也不能因为他光明磊落,就不去怪罪魏征。”于是唐太宗告诫魏征,让他收敛一点,不要太过激进。后来魏征借着进谏的机会,告诉李世民:“如果我有话不跟你说,你有话不跟我说,我们怎么知道国家的情况呢?”魏征一句话点醒了李世民,魏征又说道:“我作为您的手下,不希望做一个忠臣,我想做的是陛下身边的良臣。”李世民被说晕了,问道:“难道良臣和忠臣还有区别吗?”魏征答道:“忠臣会勇敢的进谏给皇上,到最后却国破人亡;良臣会和君王一起使国家更加的兴盛强大。”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和魏征之间还有这一些趣事。由于魏征经常责怪李世民,李世民多少有些怕他给自己讲大道理。有一次,别人送给李世民一只漂亮的鸟儿,把玩之间,魏征突然来了,李世民想到魏征的可怕之处,急忙把鸟儿藏到了衣服里。魏征来后,发觉李世民身上藏着东西,不急不慢的跟他谈论政事。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把李世民急的坐立不安,魏征走后,急忙把鸟儿拿了出来,却发现这只鸟儿已经在自己怀中憋死了。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魏征考虑事情十分全面,不会被别人所误导,李世民继位六年后,满朝的官员都希望他能够封得禅位,只有魏征坚决不同意。李世民就问他问什么不愿意让自己封禅,魏征回答说:“封禅会消耗大量的钱财,陛下虽然励精图治,但是国库里还比较空虚,国力并不支持现在就进行如此大消耗的活动。并且,封禅必定会有外国使节前来祝贺,如果被他们发现我国的国力比较空虚,或许会给他们勇气可以和我们一战。更何况如今黄河洪水泛滥,附近郡县苦不堪言,不如用这些钱去救济百姓。所以臣认为封禅的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李世民稍加思索就已经明白了魏征不同意的缘由,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面镜子,让唐太宗又爱又恨,这是怎么回事

魏征死后,李世民感叹道:“铜做的镜,可以帮助人们整理衣冠;历史做的镜子,可以让人明白历史的发展;人做镜子,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缺点。魏征死了,我丢掉了一面重要的镜子啊。”

正是由于李世民身边有着魏征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良臣,他所统治的唐朝才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鼎盛局面,这其中魏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墨意丹心m(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2215086800245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唐太宗   魏征   李建成   唐朝   历史   服装   李元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