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从北到南,鸟瞰藕的做法春耕

网络整理 2017-03-31 本地信息
(原标题:从北到南,鸟瞰春耕)

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产省份。3月下旬,这里的大地冰雪渐消,开始进入备耕的农忙时节。农民们整修农机具,购买化肥、农药和种子。广阔的黑土地上,新的一年的希望即将播下。

这是3月24日航拍的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周边的耕地新华社发(于海明摄)这是3月24日航拍的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周边的耕地新华社发(于海明摄)3月24日,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院的一台四轮机车在地头行走。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而此时,向南一千多公里的华北和黄淮平原上,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小麦被春风唤醒、被春雨滋润,开始进入生长季。人们忙着进行田间管理,好让一年里的第一个收获季能有好收成。

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如今在麦田里已经看不到大量种田的景象了。而无人机播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更是为田野增添了现代农业元素。农机手在麦地里洒农药。新华社记者朱峥摄农机手在麦地里洒农药。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我们的视野继续往南。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是水稻的天下。气温快速回升,当地进入了育秧季。农民们平整水田、播撒种子,等到秧苗长成再移栽到大田。

再往南方,两广地区已经进入插秧季。早稻是这里的第一季粮食作物。

村民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一片早稻田里抛秧(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村民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清理冬菜,以便耕种(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村民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一片早稻田里抛秧(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一粒种子从播种到耕耘再到收获,历时半年多时间。中国人饭碗里最主要的粮食就来源于此。中国提出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目前中国人的饭碗里,98%以上的大米和面食都是自己生产的。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中国正在调整农业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戏,正在各地田野间上演。

策划:赵承

拍摄:何山于海明李小波冯大鹏薛玉斌范军威周勉刘昱覃广华梁舜

配音:杨依军

文案:董峻

视频制作:王秉阳

新媒体编辑:王秉阳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原标题:从北到南,鸟瞰春耕)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