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

网络整理 2022-05-29 最新信息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1839年这个戊戌年,皇帝派出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满清帝国预备全面禁止鸦片,重整吏治。

然而,一如教科书介绍,满清失败了。

满清帝国在鸦片战争登上世界角斗台,先后与英、法等列强发生系列斗殴,通常都是鼻血长流的样子。

一抹鼻血,顺嘴吞下,权作以血补血。

——现在查阅清史文稿,极难看到当年清廷关于其彻头彻尾失败的外交、政治、军事等等活动的记载。

同治、光绪等明君和他们的中兴名臣们却在官修史册上,缔造了满脸鼻血的同光中兴、洋务运动,缔造了那个笑傲世界的中央GDP大国盛世。

这也是历史上,官修历史最后一次摆出一副帝国的虚胖。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就算史书捏出满清帝国GDP盛世,在当年,满清帝国还是一个满世界被人狠揍的弱国。

不过,当时的盛世光环,尤其拥有远东最强大的铁甲舰队和数十万装备新式火器的新式陆军的威武场面,还是让满清帝国那位慈禧老太太和皇帝感到了空前的自信。

于是,赶在慈禧太后“圣诞”之前,帝国扑上擂台,选择了看上去显得瘦骨嶙峋的日本,大打出手。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日本乱拳招呼,满清帝国轰然倒下。

世界哗然。

可怜,满清帝国自禁止鸦片的那个戊戌年后60年,再到1898年甲午年这个戊戌年时,六十年如一日,滴滴答答,鼻血不止。

帝国群情汹涌,变法已经势在必行。

可见,变法对满清帝国而言,不是文化、文明进步使然,纯粹是外界点拨。

真正的变法,要在中国这样的地盘展开,肯定不会是因为康有为等这些没有八旗血统、背景,也没有军功,没有为官宦经历的文化草根们,凭借公车上书嚷嚷着的一腔的热血沸腾,就办成事的。

戊戌变法的推动者,还真是躲在垂帘后面的慈禧太后。

是她,唆使和支持了光绪帝主导变法。

慈禧太后放权光绪,对光绪帝也是轻言细语: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说归说,慈禧太后对变法寄以深望,不是因为她想仿效日本明治维新,以虚权而彻底放弃皇室权力。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满清帝国帘子后面的第一强人慈禧旧照。

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强调变法核心:

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

就此一句强调,无非是千变万变,祖宗之法不变——道出了满清帝国推行变法的最终目的,无外乎加固紫禁城的围墙。

捂住被揍得流血不歇的鼻子,满清帝国想的,无外乎还是一抹鼻血,一口吞下,以血补血。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犹如闹剧。

各方权贵、官僚、精英随之纷纷登场,各怀心事,各唱其调,自然乱七八糟。

戊戌变法,由激情酝酿到匆忙出台,再到荒唐行事,已然注定了必然失败的结果。

变法确实也是失败了。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中国近代史的灾难源自于英法侵略的鸦片战争,灾难进一步加剧,则是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然而,国不惜民,国不知有民,所以民不知其国,这本是远东历史特色。

满清帝国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室、权贵、精英,以及现在的文人主流总会为历史找一个外来侵略的借口,痛心疾首,心如刀绞,却从不自省。

遇到挫折,必然先要找别人的毛病。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一个甲子,就这样在借口中混混僵僵着流逝。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签约图。

每次读史,我都坚信不疑,正是皇帝、名臣和读史的小老百姓们都擅长着捂住流血不歇的鼻子,咽下大口大口的鼻血,历史与家国才在这样以血补血,终于熬到了现在。

无疑,当时和现在,从来不缺义愤填膺的爱国俊才。

然而,看着满清帝国捂住千变万变,祖宗之法不变的鼻子,大口大口吞着鼻血,自禁止鸦片到甲午战争,一个甲子都不停歇的惨状,却极难找到愿意为之理性思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智者。

以血补血,就算红光满面,鼻血不歇,结局又是如何?

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人高调呼吁变法的,被朝野称为“康党”。

在帝师翁同龢扶持下,“康党”执意变法,得到了当时一流的官僚们的肯定。

直隶总督王文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曾经向“康党”捐银,赞助“康党”办报、结社、传播变法。

淮军大佬聂士成、毅军大佬宋庆等手握重兵的实力军头,也纷纷出资相应。

这些同情、赞助“康党”的一流官僚们,尤其致力洋务运动创造帝国军事、经济奇迹的洋务派官僚们默认的精神领袖,才签完《马关条约》的李鸿章,也热情洋溢着摸了私人腰包,预备捐款赞助。

然而,康有为“大义凛然”,直斥李鸿章为卖国之臣。拒收。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满清帝国“裱糊匠”,教科书铁板钉钉的卖国贼李鸿章旧照。

李鸿章代表洋务派官僚,当场就把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情何以堪。

历来官僚都好面子。

“康党”紧跟帝师翁同龢去不鸟“卖国贼”李鸿章——皇帝的天下,李鸿章又怎么卖得了国?

被孙中山誉为造楚才倾满祚的张之洞,为此对变法“康党”开始前恭后倨,可以想象,洋务派自然也就恨大了“康党”。

光绪帝再次厉言下旨,罢免本来已经闲赋在家的李鸿章官职。

并且,他还按照“康党”谏言,一股脑儿下达了至今看来都是比较脑残的、乱七八糟的变法圣谕。

得罪洋务派,得罪满清权贵、八旗子弟,严打与翁同龢、“康党”话不投机的任何的朝野异议。

——以蛮横专制对付蛮横专制的戊戌变法,充满着对“变法”的讥嘲。

帝师翁同龢为光绪帝捉笔,描绘了满是专制、暴力意味的变法蓝图,始终弥散着中世纪的气息。

最后,在翁同龢、康有为等人忽悠下,光绪帝一拍大腿,终于动了“围园擒后”,专权变法的念头。

于是,在蓝图上跑得最欢的光绪帝、翁同龢、康有为,以及他们的“康党”,步子一大,自然就扯着了蛋。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之后,满清帝国官场依旧锦团斑斓,波澜不惊。

只是,可惜了梁启超和谭嗣同,不幸卷入其中。

梁启超和康有为同为著名的公车上书发起人。

然而,梁启超却不是首鼠两端的康有为。

能够清醒认识到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的梁启超,自然识得破满清帝国的千变万变,祖宗之法不变的本质。

梁启超后来一直致力于民智启蒙,多为后来的“革命者”们诟病,自然也就是标准教科书里,戊戌君子们中不入流的闲人了。

当年,梁启超未卜先知预言:革命只能产出革命,决不能产出改良政治。信奉者不多。两个甲子之后,这句话至今一直被人们当做了屁话。

谭嗣同久居北京,既得到光绪帝、翁同龢重用,也在“康党”享有至高的声誉。

然而,戊戌变法前后,谭嗣同却是慨念横目,徒具深悲的心情。

谭嗣同直言,成吉思汗之乱也,西国犹能言之,忽必烈之虐也,郑所南《心史》纪之

他明眼看得清晰,满清入关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历史,却是满清帝国的禁讳。

对于满清帝国入关原罪,诸如蕹发之令,屠杀虏掠,谭嗣同恨恨不绝:

其残暴为何如矣

要谭嗣同去相信“康党”满清帝国戊戌年自上而下的变法,绝无可能。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历来是各种影视剧和野史最好猎奇的剧情。

天意?人意?

现在影视剧和野史最好猎奇的剧情并没有涉及到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

在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的第二天,康广仁因涉嫌私入皇宫,犯宫闱大忌被收押。

近年有说法,说是一顿皮鞭,细皮嫩肉的康广仁挨打不过,立刻向政府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详情。

几乎同时,袁世凯汗流浃背也向慈禧太后举报了谭嗣同策反。

1898年有很多往事已经湮灭,这让我们看上去的戊戌变法极为凌乱。

橡树 | 浮沉功过一甲子——漫谈戊戌变法


现代的美术作品刑场上的六君子。

历史搅浑不清,出卖者和牺牲者,革命者和投机者,清醒者和混沌者,终于一同被捆绑着走上了刑场,走上了“戊戌六君子”的神位。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刑场,人山人海。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囚车碌碌地在街板上碾过,围观群众义愤填膺,比肩戟指,怒骂乱臣贼子,居然正气凛然都是整齐划一的造型。

我们看去的这段历史,在口沫横飞间,混混僵僵,满脸鼻血。

浮起,沉沦,再浮起,再沉沦...…

然而,国与皇帝,高高在上,可以万岁。

可是,民,匍匐尘埃,却又有几个甲子?

Tags:马关条约   慈禧太后   满清帝国   戊戌变法   李鸿章   康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