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射「謝」156(谢家之宝树指的是什么)

网络整理 2022-04-18 最新信息

作謝(作谢),◆致謝。○《古今小說‧閑雲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孔舉人]娘子﹞恭恭敬敬作謝。”

走謝(走谢),◆1.前往請罪。○[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不識方印》:“其巡檢駭懼,走謝引過。”◆2.前往致謝。

眾謝(众谢),◆當眾拜謝。○《漢書‧王嘉傳》:“[元帝]嘉美其([馮貴人])義,賜錢五萬。掖庭見親,有加賞賜,屬其人勿眾謝。”

中謝(中谢),◆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呂氏春秋‧去宥》:“有中謝佐制者,為[昭釐]謂[威王]曰:‘國人皆曰,王乃[沈尹華]之弟子也。’”[高誘]注:“中謝,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記‧張儀列傳》:“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司馬貞]索隱:“蓋謂侍御之官。”◆2.臣僚受職或受賞後入朝謝恩。○[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下》:“﹝[宣宗]﹞御筆曰:‘[醴泉]縣令[李君奭]可為[懷州]刺史。人莫測也。’[君奭]中謝,上諭其事。”○《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四年》:“甲辰,以[悰]同平章事,兼度支、鹽鐵轉運使。及[悰]中謝,上勞之。”○[胡三省]注:“既受命入謝,謂之中謝。”◆3.古代臣子上謝表,例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一類的套語,表示謙恭。後人編印文集往往從略,而旁注“中謝”二字。○《文選‧羊祜<讓開府表>》:“夙夜戰慄,以榮受憂。中謝。”○[李善]注:“中謝,言臣誠惶誠恐,頓首死罪。”○[宋][周密]《齊東野語‧中謝中賀》:“今臣僚上表,所稱誠惶誠恐及誠歡誠喜、頓首、稽首者,謂之中謝、中賀。自[唐]以來,其體如此。蓋臣某以下,亦略敘數語,便入此句,然後敷陳其詳。”

致謝(致谢),◆1.表示謝罪。○[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一》:“[卓]性剛褊,忿不思難,嘗以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捷避之,為[卓]致謝,[卓]意亦解。”◆2.表示謝意;感謝。○[唐][封演]《封氏聞見記‧修復》:“﹝[顏真卿]﹞即日專使齎書,至[平原]致謝。”○[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改日致謝老社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公子一一的答應致謝。”

知謝(知谢),◆道謝。○《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你來家該擺席酒兒,請過人來知謝人一知謝兒。”○《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拿了五十兩禮帖兒,我不受他的,他到明日還要請我家中知謝我去。”

正謝(正谢),◆謂正式上朝謝恩。○[宋][司馬光]《內批依近降指揮審取指揮札子》:“臣昨日具劄子,奏為聖旨特放正謝,仍免赴[景靈宮][福寧殿]恭謝。”○[宋][張淏]《雲谷雜記‧史浩》:“丞相今日正謝,今賜酒果為太夫人之慶,可與丞相同領此意。”

造謝(造谢),◆登門致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還遺金,今日特來造謝。”◆补证条目■登门致谢。○《水浒传》第三三回:“所有薄親劉丈,近日從濟州來,因看燈火,誤犯尊威,萬乞情恕放免,自當造謝。”

應謝(应谢),◆應對認錯。○《史記‧酷吏列傳》:“奏事即譴,[湯]應謝。”

引謝(引谢),◆引咎請罪。○《新唐書‧李敬玄傳》:“又戰[湟川],遂大敗。數稱疾求罷歸,許之。既入見,不引謝。”

形謝(形谢),◆謂形體死亡。○[南朝][梁][范縝]《神滅論》:“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唐][獨孤及]《舒州山谷寺覺寂塔隨故鏡智禪師碑銘》:“道存形謝,遺骨此山。”

新故代謝(新故代谢),◆同“新陳代謝”。◆《初學記》卷二十引[漢][蔡邕]《蘭賦》:“新故代謝,四時次也。”

新陳代謝(新陈代谢),◆1.指生物體不斷以新物質替換舊物質的過程。○[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九》:“我想種族的延長,--便是生命的連續,--的確是生物界事業裏的一大部分。何以要延長呢?不消說是想進化了。但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徐特立《自以為是者的前途》:“生命是不斷的新陳代謝。”◆2.比喻新的事物不斷滋生發展,更替不斷衰亡的舊事物。○[續范亭]《警告中國抗戰營壘內的奸細分子》:“革命的力量,就是憑恃着新陳代謝,不斷發展。”○[孫犁]《秀露集‧關於編輯和投稿》:“再說,作家也是新陳代謝的,後來居上。”

謝罪(谢罪),◆向人認錯,請求原諒。○[漢][賈誼]《新書‧淮難》:“[淮南王]來入,赴千乘之君,陛下為頓顙謝罪皇太后之前。”○《資治通鑒‧晉惠帝永寧元年》:“帝自端門入,升殿,群臣頓首謝罪。”○[冰心]《超人》:“我先要深深的向你謝罪,我的恩德,就是我的罪惡。”

謝自然(谢自然),◆[唐]女道士。○[唐][韓愈]《謝自然詩》:“[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雲笈七籤》卷一一三:“又[蜀]女真[謝自然]泛海,將詣[蓬萊]求師,船為風飄到一山,見道士,指言[天台山][司馬承貞],名在[丹臺],身居[赤城],此真良師也……[自然]乃迴求[承貞],受度後,白日上昇而去。”○[清][趙翼]《美人風箏》詩之五:“肉飛煉得幾多年,白日昇天[謝自然]。”

謝紙(谢纸),◆舊時吊唁者攜帶錫箔、紙錢之類往喪家吊唁,死者殯葬以後,喪家的孝子或長孫向吊唁者登門叩謝,稱“謝紙”。○《醒世姻緣傳》第六一回:“我還早到家去打點拜帖,好早出去謝紙。”

謝職(谢职),◆辭職。○《南齊書‧王僧虔傳》:“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無復遊宦之興矣。”○[明][陶宗儀]《輟耕錄‧忠烈》:“又西臺監察御史[張公],謝職居[雄山縣],而陷賊。”

謝政(谢政),◆辭官退休。○[唐][李翱]《祭楊僕射文》:“公自登朝,及于謝政,善接交友,居官恪敬。”○[明][唐道虔]《答友人問疾書》:“事已就緒,謝政東歸。”○[清][褚人穫]《堅瓠九集‧楮先生傳》:“不數月,中書令以老戇謝政。”

謝章(谢章),◆1.即謝表。○《晉書‧劉寔傳》:“人臣初除,皆通表上聞,名之謝章,所由來尚矣。原謝章之本意,欲進賢能以謝國恩也。”參見“謝表”。2.古人入學行敬師之禮。○《周書‧冀俊傳》:“時俗入書學者,亦行束脩之禮,謂之謝章。”

謝玉(谢玉),◆見“謝庭蘭玉”。

謝雨(谢雨),◆旱後喜雨,設祭謝神。○[宋][蘇軾]《浣溪沙》詞之九題注:“[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宋][曾鞏]有《泰山謝雨文》。

謝意(谢意),◆感謝的心意。○[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見[兼士]兄時,乞代達謝意為托。”○[魏巍]《前線童話》:“可是戰士們不等她們母女說出心裏的謝意,又匆匆地走了。”○[巴金]《再訪巴黎》:“現在我來到像前,表達我的謝意。”

謝役(谢役),◆辭去差使。○[明][沈德符]《野獲編‧河漕‧膠萊便道》:“[劉]惴甚,謝役,[江陵]亦無如之何,工遂中罷。”

謝儀(谢仪),◆謝禮,酬金。○《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既這般,送一兩謝儀與老哥買果兒喫。”○[清][李漁]《凰求鳳‧劃策》:“他為尋你不見,到處貼了招詞,被我揭得一張,走去報信,受了五十兩謝儀。”○[錢鍾書]《圍城》七:“媒人做成了要收謝儀。”

謝遺(谢遗),◆報酬饋贈。○[宋][郭彖]《睽車志》卷四:“[蘇州][崑山][慧聚寺]僧[如遠]善醫,多受謝遺致富。”

謝雪(谢雪),◆見“謝家詠雪”。

謝玄文(谢玄文),◆[東晉][謝玄]曾都督七州軍事,患疾後,上疏請求解職歸隱。見《晉書‧謝玄傳》。後遂以“謝玄文”謂去職歸山。○[唐][錢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荊楚》詩:“名逃[卻詵]策,興發[謝玄]文。”

謝新恩(谢新恩),◆詞牌名。即《臨江仙》。○[南唐][李煜]有《謝新恩》詞六首。參見“臨江仙”。

謝謝(谢谢),◆1.猶遠去。○[唐][韓愈]《譴虐鬼》詩:“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方世舉]注:“《說文》:‘謝,辭去也。’重言之者,言其去之久遠也。”◆2.對別人表示感謝。○[清][周亮工]《與何省齋書》:“謝謝先生,一卮亦不忘不肖弟,有情人哉!”○《官場現形記》第三二回:“[趙大架子]回稱:‘謝謝。’”[冰心]《追念振鐸》:“更請你多多替我們謝謝老太太,她的手藝真是高明!”

謝仙(谢仙),◆亦作“謝僊”。◆雷部中神名。主行火。○[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謝仙火》:“右[謝仙]火字,在今[岳州][華容縣]廢[玉真宮]柱上,倒書而刻之,不知何人書也。傳云:[大中祥符]中,[玉真宮]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慶曆]中,[衡山]女子號[何僊姑]者,絕粒輕身,人皆以為僊也。有以此字問之者,輒曰:‘[謝仙]者,雷部中鬼也。夫婦皆長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於世間。’後有聞其說者,於道藏中檢之,云實有[謝僊]名字,主行火,而餘說則無之。”參閱[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宋][張耒]《明道雜志》。

謝委(谢委),◆舊時受委任後謁見上司致謝。○《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自己一面打點上院謝委,就便拜河臺的大壽。”○《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一切謝委到差,都是照例公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繼之]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稟知稟謝。”

謝土(谢土),◆古代房屋蓋成後酬謝土神的一種祭祀形式。○[明][李贄]《移住上院邊廈告文》:“今尚未塑佛,未敢入居正室,且亦未敢謝土。”○[清][顧張思]《土風錄》卷二:“《東觀漢記‧鍾離意》:‘出奉錢,使人作市屋,既成,謂解土,祝曰。’案:即今所謂謝土也。”參閱[漢][王充]《論衡‧解除》。

謝庭玉樹,◆见“謝家玉樹”。

謝庭(谢庭),◆1.[謝安]的門庭。喻指子弟優秀之家。○[宋][張孝祥]《鷓鴣天‧為老母壽》詞:“明年今日稱觴處,更有孫枝滿[謝]庭。”○[清][陳維崧]《李映碧先生八十徵詩文啟》:“更[謝]庭之多鳳,矧[荀]里之皆龍。”○[柳亞子]《山村道畔遇陳君葆口占一律奉贈》:“更喜[謝]庭才詠絮,老夫眼為鳳鸞明。”參見“謝庭蘭玉”。2.舊時對舅家或妻家的代稱。○[清][龔自珍]《長相思》詞:“早寒時,暮寒時,[江]上春潮平岸時,[謝]庭書到時。”參見“謝舅”。

謝天謝地(谢天谢地),◆1.感謝天地神靈。○[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摺:“我可便謝天謝地謝神祇。”○《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謝天謝地,果然重生!”◆2.表示慶幸或感激。○[王西彥]《黃昏》:“謝天謝地,還是牽回來啦!”○《十月》1981年第3期:“謝天謝地。這兒總算有了現代文明的痕跡。”◆补证条目■感谢天地神灵。○宋邵雍《训世孝弟诗》之十一:“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謝天地(谢天地),◆猶言謝天謝地。○《水滸傳》第五四回:“謝天地!恁的時,還有救性。”

謝天(谢天),◆舊時以香燭供品,叩謝上天,祈求保佑,謂之“謝天”。○《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房子說定,說道謝天。”○[清][魏源]《聖武記》卷六:“陳兵鳴炮,謝天立誓。”

謝體(谢体),◆見“謝康樂體”。

謝私(谢私),◆謝意,私衷。○[清][朱之瑜]《與奧村庸禮書》之五:“稍霽即當造談,先此略申謝私,統希原亮。”

謝樹,◆见“謝家玉樹”。

謝守(谢守),◆指[謝靈運]。○[靈運]曾為[永嘉]太守,故稱。○[唐][劉禹錫]《寄樂天》詩:“[于公]必有高門慶,[謝守]何煩曉鏡悲。”○[唐][嚴維]《贈送崔子向》詩:“新詩蹤[謝守],內學似[支郎]。”

謝室(谢室),◆請室,待罪之室。○[漢][賈誼]《新書‧耳痺》:“[范蠡]負石而蹈五湖,大夫[種]……謝室。”一說,謝當為“請”之誤。說詳《漢書‧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王先謙]補注引[清][沈欽韓]《〈漢書〉疏證》。

謝事(谢事),◆1.辭職;免除俗事。○[宋][蘇轍]《贈致仕王景純寺丞》詩:“[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髮方謝事。”○[明][唐順之]《書錢遇齋高尚卷》:“予自為編修罷歸,是時,邑中士大夫謝事而居者十數人。”○《紅樓夢》第五五回:“[探春]和[李紈]暫難謝事。”◆2.謂去世。○[清][沈起鳳]《諧鐸‧鬼婦持家》:“婦慨然曰:‘人一朝謝事,百凡都聽諸後人。’”

謝世(谢世),◆去世,死去。○《魏書‧彭城王勰傳》:“詔曰:‘弟[勰]所生母[潘]早齡謝世,顯號未加。’”[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岑參》:“未及大用而謝世,豈不傷哉!”[李廣田]《柳葉桃》:“種花人謝世之後,接着就是這家業的衰謝。”

謝時(谢时),◆1.猶避世,謂不問世事。○[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2.猶謝世,謂死亡。○[明][何景明]《與何粹夫書》:“三四君子,悉已謝時。”

謝石(谢石),◆指[晉][謝安]。○[安],字[安石],故稱。○[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古人姓名割裂》:“[韋嗣立]《授黃門侍郎制》:‘芝蘭並秀,見[謝石]之階庭;騏驥並驅,有[劉山]之昆季。’謂[謝安石]、[劉公山]也。”

謝生(谢生),◆1.指[南朝][宋][謝靈運]。○[宋][姜夔]《水調歌頭》詞:“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參見“謝公屐”。2.死去。○《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隋王夫人成公氏墓志》:“大[隋][大業]七年七月五日謝生於世,壽考六十有九。”

謝賞(谢赏),◆感謝上級或長輩的賞賜。○《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八回:“那花旦下了臺,卸了裝之後,又親自到中丞跟前請安謝賞。”

謝山(谢山),◆山名。在[江西省][萬載縣]北七十里。○《袁州府志‧山川》:“山因[劉宋][康樂公][謝靈運]得名。或云[謝仲初]脩真之所。”○[清][方文]《呈覺浪大師》詩之三:“[謝山]棲未隱,飛錫去江灘。”

謝闕(谢阙),◆謂承認自己的過失,請求原諒。○《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彧]疾留[壽春],以憂薨”[裴松之]注引[晉][袁曄]《獻帝春秋》:“[太祖]曰:‘[官渡]事後何以不言?’[彧]無對,謝闕而已。”

謝親酒(谢亲酒),◆[宋][元]習俗,男女婚後三日,婿家備酒宴岳父母及媒人,稱“謝親酒”。○[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摺:“那其間才受你說媒紅,方吃你謝親酒。”

謝親(谢亲),◆舊時婚俗,迎娶後,婿往女家致感謝意,謂之“謝親”。招女婿的,新娘往夫家致感謝意,[清][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婦女》:“《春燈謎》劇:‘只是岳丈從不曾見過,今日必須先謝親。’”○《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次早,[潘三]又送了一席酒來與他謝親。”○《天雨花》第十八回:“新郎登門去謝親。”

謝情(谢情),◆感謝。○[柳杞]《好年勝景》四:“可是,你們不應該罵我,你們應該謝情我呵。”

謝錢(谢钱),◆酬謝的禮金。○《後漢書‧千乘貞王伉傳》:“[悝]後因中常侍[王甫]求復國,許謝錢五千萬。”

謝品(谢品),◆指[謝]家上品門第。○[南朝][宋][鮑照]《謝永安令解禁止啟》:“臣田茅下第,質非[謝]品。”○[錢仲聯]補注:“《新唐書‧柳沖傳》:‘[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歸右姓。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為之,以定門胄,品藻人物。○[晉][宋]因之,始尚姓已。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為大。’”

謝女(谢女),◆1.指[晉]女詩人[謝道韞]。○[唐][李紳]《登禹廟回降雪五言二十韻》:“麻引詩人興,鹽牽[謝女]才。”○[宋][張孝祥]《瑞鷓鴣》詞:“雪下哦詩憐[謝女],花間為令勝[潘郎]。”○[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雜記》:“才同[謝女]。”參見“謝女解圍”、“謝家詠雪”。2.泛指女郎或才女。○[唐][溫庭筠]《贈知音》詩:“窗間[謝女]青娥斂,門外[蕭郎]白馬嘶。”○[明][葉憲祖]《丹桂鈿合》第七摺:“[何郎]俊才調凌雲,[謝女]豔容華濯露。”○[清][張芳]《黛史》:“[越]人歌其山木,[謝女]詠其白團,以口為黛也。”

謝落(谢落),◆凋謝;凋落。○[郭沫若]《文藝論集續集‧英雄樹》:“不過這赤花不久就要謝落了,樹上在不知不覺之間要結起棉子來。”○[王西彥]《古屋》第三部八:“當花園裏的桃花謝落,茶花盛開,玉簪花也正含苞待放時,連綿不絕的春雨開始了。”

謝樓(谢楼),◆見“謝公樓”。

謝連(谢连),◆[南朝][宋]人[謝惠連]的省稱。○[唐][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之二:“[宋玉]謾誇雲雨會,[謝連]寧許夢魂通。”參見“謝池草”。

謝禮(谢礼),◆酬謝的財物。○[唐][戴叔倫]《李大夫見贈因之有呈》詩:“謝禮誠難答,裁詩豈易酬。”○[明][海瑞]《禁約》:“媒人索取謝禮,赴官告治。”○[孫犁]《白洋淀紀事‧碑》:“她不要人家的媒人錢和謝禮。”

謝老(谢老),◆告老辭官。○《魏書‧武衛將軍謂傳》:“﹝[謂]﹞謝老歸家,[顯祖]善禮遇之,賜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北史‧尉元傳》:“[元]詣闕謝老,引見於庭,命升殿勞宴,賜玄冠、素服。”

謝郎(谢郎),◆1.指[晉][謝安]。○[唐][溫庭筠]《謝公墅歌》:“[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2.指[南朝][宋][謝莊]。○[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詩:“[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宋][姜夔]《水龍吟》詞:“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道月明千里。”

謝客(谢客),◆1.辭別朋友。○《史記‧魏公子列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2.送客。○《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卻說那日[安老爺]迎賓謝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腳,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3.謝絕會客。○[宋][蘇軾]《東園》詩:“杜門謝客恐生謗,且作人間鵬鷃遊。”○[明][宗臣]《報劉一丈書》:“相公倦,謝客矣,客請明日來!”[柳亞子]《懷念阿英先生》:“我在閉門謝客的環境中,偷偷地去看了一次,覺得很興奮。”◆4.指酬謝刺客。○[漢][王符]《潛夫論‧述赦》:“[洛陽]至有主諧合殺人者,謂之會任之家,受人十萬,謝客數千。”○[彭鐸]校正:“主其事者,受人厚賂,遣客為之刺殺仇家。”◆5.指[南朝][宋][謝靈運]。○[靈運]幼名[客兒],故稱。○[南朝][梁][鍾嶸]《詩品》總論:“[謝客]為[元嘉]之雄。”○[宋][林逋]《池上春日即事》詩:“已輸[謝客]清吟了,未忍[山翁]爛醉歸。”○[清][趙翼]《庚午同年平姚海孫星士葉古渠陳受粢招飲於吳山丁仙閣姚海有詩即用其韻》:“步聯[謝客]登山屐,醉濕[陶]家漉酒巾。”

謝絕(谢绝),◆婉言拒絕或推辭。○《史記‧儒林列傳》:“[申公]恥之,歸[魯],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復謝絕賓客,獨王([魯恭王])命召之乃往。”○[唐][權德輿]《祭子婿獨孤少監文》:“謝絕人寰,屏居鄠田。”○[蕭乾]《鳳凰坡上》三:“走近了才看出寫的是‘養豬重地,謝絕參觀’。”

謝酒(谢酒),◆宴會結束,道謝告辭。○《水滸傳》第二回:“當晚,眾人謝酒,各自分散回家。”○《官場現形記》第一四回:“等到席散,在席的官員,一個個過來謝酒。”

謝金(谢金),◆謝絕禮金。○[唐][李紳]《憶過潤州》詩:“談笑謝金何所愧,不為偷買用兵符。”

謝節(谢节),◆退出節令。○[唐][王勃]《又為人與蜀城父老書》:“方今炎飆謝節,爽候開辰。”

謝將(谢将),◆感謝。○《水滸傳》第七三回:“你恁地哭時,倒要賴我,不謝將我。明日恰和你說話。”

謝見(谢见),◆[唐][宋]舉子應試前拜見達官顯要之後再投書信感謝,叫做“謝見”。○[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雜錄》:“國初,襲[唐]末士風,舉子見先達,先通牋刺,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數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

謝家珠樹,◆比喻佳兄弟。○清宋琬《贺新郎·题松鹤图为金镇远宪长寿》词:“甲第誰能亞?一堂中,謝家珠樹,鮑家驄馬。”■参见“謝庭蘭玉”、“三珠樹”。

謝家玉樹,◆比喻能光耀门庭的优秀子侄。○元王恽《木兰花慢·寿史中丞》词:“風流謝家玉樹,説妙齡、英譽冠東朝。”○明何景明《送顾隐君还常州》诗:“阮氏竹林推叔父,謝家玉樹有郎君。”○《玉娇梨》第十九回:“忽遇一個少年,姓柳,也是金陵人,他人物風流,真個是謝家玉樹。”■亦作“謝庭玉樹”,省作“謝氏樹”、“謝樹”。○明徐渭《四花图》诗:“遶砌皆爲謝氏樹,依庭共擬竇家郎。”○清毛奇龄《念奴娇·示姜芑贻留别》词:“謝庭玉樹,乍臨風摇曳,烏衣巷裏。”○又《徐九芳烈采得双头紫芝》诗:“階庭分謝樹,兄弟共商山。”■参见“謝庭蘭玉”。

謝家興(谢家兴),◆指詠雪之興。○[唐][錢起]《省中對雪寄元判官拾遺昆季》詩:“今朝[謝]家興,幾處[郢]歌傳。”參見“謝家詠雪”。

謝家庭樹,◆比喻能光耀门庭的优秀子弟。○前蜀贯休《少监》诗之一:“荀氏門風龍變化,謝家庭樹玉扶疏。”■参见“謝庭蘭玉”。

謝家樹(谢家树),◆見“謝家寶樹”。

謝家樓(谢家楼),◆[南朝][宋][謝靈運]家的樓房。(1)[謝靈運]《登池上樓》詩中有“園柳變鳴禽”的佳句,後遂以“謝家樓”作為詠柳的典故。○[唐][姚合]《楊柳枝》詞:“遊客見時心自醉,無因得見[謝家樓]。”(2)[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相友愛,[靈運]《登池上樓》詩中名句“池塘生春草”,即得於夢見[惠連]之後。因遂以“謝家樓”作為詠兄弟情誼的典故。○[明][皇甫汸]《對月答子浚兄見懷諸弟之作》詩:“[謝家樓]上清秋月,分作關山幾處明。”參見“謝池草”。○[明][皇甫汸]《對月答子浚兄見懷諸弟之作》詩:“[謝家樓]上清秋月,分作關山幾處明。”參見“謝池草”。

謝家活計(谢家活计),◆[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惠連傳》。後遂以“謝家活計”喻指賦詩。○[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南屏僧》:“[淨慈寺]主講[明中]([大恆]),善詩畫,畫筆雅近[井西老人],詩五言特雋……皆不愧高人吐屬。示寂時壽五十八。辭世偈曰:‘五十八年一報周,[謝]家活計霎時收。披蓑赤腳千峰去,不問蘆塘舊釣舟。’”參見“謝池草”。

謝家寶樹(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明][馮夢龍]《雙雄記‧賞荷造謀》:“若得[謝]家寶樹向此間栽,卻不是累世簪纓百福來。”亦省稱“謝家樹”。○[清][吳偉業]《題孫銘常畫蘭》詩:“[謝]家樹好臨芳砌,[鄭]女花堪照洞房。”參見“謝庭蘭玉”。

謝家(谢家),◆1.指[晉]太傅[謝安]家。亦常用以代稱高門世族之家。○[清][樂鈞]《耳食錄‧張碧雲》:“今則[謝]家月冷,燕子重來。○[鄭]曲花殘,鸚哥不語。”○[田漢]《關漢卿》第三場:“晚生是白璧、黃金都不羨,只要[謝]家堂上燕。”參見“謝家詠雪”、“謝家輕絮”。2.指[南朝][宋][謝靈運]家。○[靈運]於[會稽][始寧縣]有依山傍水的莊園,後因用以代稱貴族家園。○[唐][李端]《鮮于少府宅看花》詩:“[謝]家能植藥,萬簇相縈倚。”○[唐][楊巨源]《夏日裴尹員外西齋看花》詩:“芳菲遲最好,唯是[謝]家憐。”○[清][褚人穫]《堅瓠六集‧石曼卿詩》:“[石曼卿]《題張氏園亭》云:‘亭館連城敵[謝]家,四時園色鬥明霞。’”◆3.指[南朝][齊][謝朓]家。○[唐][李涉]《謝王連州送海陽圖》詩:“[謝]家為郡實風流,畫得青山寄[楚]囚。”◆4.指閨房。○[唐][溫庭筠]《更漏子》詞:“香霧薄,透重幙,惆悵[謝]家池閣。”○[華鍾彥]注:“[唐][李太尉][德裕]有妾[謝秋娘],太尉以華屋貯之,眷之甚隆,詞人因用其事,而稱[謝]家。蓋泛指金閨之意,不必泥於[秋娘]也。”○[五代][張泌]《寄人》詩:“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謝疾(谢疾),◆猶謝病。○《南史‧陸瓊傳》:“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恒謝疾不視事。”○[明][歸有光]《河南策問對二道》:“夫所貴于成天下之事,使皆若[王陵]之言,未必能逆折其勢,不過謝疾杜門而已,其後將何以有為哉?”

謝吉(谢吉),◆指訂婚。○《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只須先行謝吉之禮,待事平之後,慢慢的做親。”

謝花(谢花),◆見“謝賜花”。

謝後(谢后),◆指如同[謝靈運]這樣的慧業文人。語本《宋書‧謝靈運傳》:“太守[孟顗]事佛精懇,而為[靈運]所輕,嘗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後。’[顗]深恨此言。”○[唐][溫庭筠]《哭王元裕》詩:“篋裏詩書疑[謝]後,夢中風貌似[潘]前。”

謝過(谢过),◆承認錯誤,表示歉意。○《左傳‧襄公三十年》:“[趙孟]問其縣大夫,則其屬也。召之而謝過焉。”○《史記‧魯周公世家》:“[齊]欲襲[魯君],[孔子]以禮歷階,誅[齊]淫樂,[齊侯]懼,乃止,歸[魯]侵地而謝過。”○[清][周亮工]《書影》卷三:“[太和先生]者,姓[王氏]……有爭訟,先生出片言,莫不詞窮,唯唯謝過者。”

謝館秦樓(谢馆秦楼),◆指妓院。○[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摺:“則待要買斷了[謝]館[秦]樓,卻攬下這一場不明白的僝愁。”○《金瓶梅詞話》第四六回:“你在[謝]館[秦]樓,倚翠偎紅,色膽天來大。”

謝官(谢官),◆辭官。○[唐][王維]《送張五歸山》詩:“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清][劉鑾]《五石瓠‧福藩止有一世子》:“[張懋德],[青陽]人,[崇禎]甲戌年為[福府]長史,丁丑謝官歸。”○[清][朱梅崖]《道南講授序》:“先生早承家學,湛深經術;中年即謝官杜門,以味至道。”

謝公鄉(谢公乡),◆地名。在今[浙江省][長興縣]南[三鴉村]。○[晉][謝安]初葬[建康][梅山],[陳][始興王][叔陵]發其墓,後[謝安]裔孫[長城]令[夷吾]徙葬於此。○[元][楊維楨]《謝文靖墓詩》:“不如[謝公鄉],名字長在耳。”

謝公樓(谢公楼),◆[謝朓]為[宣城]太守時所建之高齋地。一名[北樓]。○[唐][咸通]間,刺史[獨孤霖]改建後,稱[疊嶂樓]。○[唐][張九齡]《謝公樓》詩:“[謝公樓]上好醇酒,二百青蚨買一斗。”○[唐][杜牧]《賀崔大夫崔正字》詩:“[謝公樓]下潺湲響,離恨詩情添幾般。”○[清][褚人穫]《堅瓠補集‧欽天監對》:“[萬厤]辛丑九日,[焦弱侯]先生邀登[謝公樓]。”亦省稱“謝樓”。○[唐][杜牧]《張好好詩》:“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馮集梧]注:“《方輿勝覽》:[寧國府]北樓,[謝朓]建。”

謝公(谢公),◆1.指[晉][謝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唐][李白]《示金陵子》詩:“[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宋][辛棄疾]《水調歌頭‧送施聖與樞密帥隆興》詞:“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否?”◆2.指[南朝][宋][謝靈運]。○[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唐][錢起]《送包何東游》詩:“子好[謝公]跡,常吟孤嶼詩。”○[明][高啟]《天平山》詩:“難追[謝公]遊,空發[阮生]慟。”◆3.指[南朝][齊][謝朓]。○[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4.指[宋][謝景初]。○[元][費著]《箋紙譜》:“紙以人得名者,有[謝公],有[薛濤]。”參見“謝公牋”。

謝恩(谢恩),◆1.對別人的恩惠用禮節表示感謝。○《漢書‧張禹傳》:“上親拜[禹]床下,[禹]頓首謝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謝恩》:“主事云‘請諸郎君敘中外。’狀元以下各各齒敘,便謝恩。”○[趙樹理]《李有才板話》十:“依我說你也不用找人謝恩,只要以後遇着大家的事靠前一點,大家是你的恩人,你也是大家的恩人。”◆2.文體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陳言政事,既奏之異條;讓爵謝恩,亦表之別幹。”○[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上第二》:“別有謝恩,有封事,有讓表,有駁議,亦四品之屬也。”

謝短(谢短),◆1.列敘不足之處。◆2.避其所短。○[章炳麟]《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謝頂(谢顶),◆成年人因患某種病或者隨年齡的增長,頭頂的頭髮逐漸脫落。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四章:“這個人是不是頭上謝頂了?”[魏巍]《擠垮它》一:“他不自覺地摘下了帽子,放在膝蓋上,我這才看見他的光頭已經有些謝頂。”

謝弟(谢弟),◆指才智傑出的年輕人。語本《宋書‧謝惠連傳》“﹝[謝方明]﹞子[惠連],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深相知賞……卒,時年二十七。”○[清][黃景仁]《哭龔梓樹》之二:“每憂[謝弟]年難永,不信[龔生]蕙竟焚。”參見“謝池草”。

謝德(谢德),◆感謝恩德。○《魏書‧裴安祖傳》:“感君前日見放,故來謝德。”○[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夫功在不賞,故庸勳之典蓋闕;施侔造物,則謝德之途已寡也。”

謝辭(谢辞),◆1.辭謝,告辭。○[唐][薛用弱]《集异記補編‧奚樂山》:“眾共驚駭,即付其錢。○[樂山]謝辭而去。”◆2.答謝的話。○[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十二章:“[魯東山]代表了出席大會的代表們,用了他那尖銳的沙嗓子興奮地向幾千歡送者致了謝辭。”

謝詞(谢词),◆在各種儀式上表示感謝的話。如:他那充滿熱情的謝詞博得了大家的好評。

謝塵緣(谢尘缘),◆謂去世。○[清][洪昇]《長生殿‧情悔》:“雖謝塵緣,難返仙庭。”

謝草(谢草),◆見“謝池草”。

謝步(谢步),◆親友前來拜訪或慶吊,事後赴其家回拜表示感謝,稱“謝步”。○《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一面又遣公子進城,持帖謝步。”○《官場現形記》第四回:“凡來拜壽的同寅地方,一處處都要去謝步。”○[張天翼]《疇人手記‧“藝術”的效果》:“這幾天還很忙:要到親友家裏去‘謝步’。”

謝病(谢病),◆托病引退或謝絕賓客。○《戰國策‧秦策三》:“[應候]因謝病,請歸相印。”○[宋][陸游]《農家》詩:“心常厭多事,謝病又經旬。”○[清][昭槤]《嘯亭雜錄‧三姓門生》:“某慚恧謝病歸。”

謝賓客(谢宾客),◆諱言別人死亡的用語。只適用於男子。○《儒林外史》第十回:“[蘧公孫]上前拜見,[牛布衣]說道:‘適才會見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謝賓客,使我不勝傷感。’”

謝別(谢别),◆告別,辭別。○《綠野仙蹤》第十五回:“我就此刻謝別。”

謝表(谢表),◆舊時臣下感謝君主的奏章。○《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傳》:“后遜位,手書謝表,深陳德薄不足以奉宗廟,充小君之位。”○[宋][趙昇]《朝野類要‧文書》:“帥、守、監司初到任,并陞除,或有宣賜,皆上四六句謝表。”○《淵鑒類函》卷十七引[明][高道素]《上元賦》:“咸進賀言,兼稱謝表。”

謝筆(谢笔),◆考中進士者給應試時所用的筆的製作者的酬金。由製筆工匠上門索取。○[宋][陶穀]《清异錄‧文用》:“[唐]世舉子將入場,嗜利者爭賣健豪圓鋒筆,其價十倍,號‘定名筆’。筆工每賣一枝,則錄姓名。俟某榮捷,則詣門求阿堵,俗呼‘謝筆’。”

小謝(小谢),◆1.稱[南朝][宋][謝靈運]族弟[謝惠連]。○[南朝][梁][鍾嶸]《詩品‧宋法曹參軍謝惠連》:“[小謝]才思富捷……《秋懷》、《擣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2.他人之弟的美稱。○[清]宋琬《寓侯記原秬園》詩之六:“知君憐[小謝],池草任荒蕪。”原注:“令弟[研德],賢而早夭。”◆3.指[南朝][齊][謝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清][王士禛]《太白祠》詩:“[小謝]東田近,[開元]舊事非。”◆4.指[東晉][謝安]之侄[謝玄]。○[元][馬祖常]《雜詠》之一:“[浮山堰]逐[降王]去,[淝水]波因[小謝]收。”

無謝(无谢),◆猶不讓,不亞。○[晉][葛洪]《抱樸子‧博喻》:“猶日月無謝於貞明,枉矢見忘於暫出。”○[南朝][宋][鮑照]《喜雨奉敕作》詩:“無謝[堯]為君,何用知[柏篁]。”○[唐][杜甫]《進艇》詩:“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甖無謝玉為缸。”○[仇兆鰲]注:“瓷不讓玉,言貴賤齊視也。”

委謝(委谢),◆1.謂委贄謝罪。○《孫子‧行軍》:“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梅堯臣]注:“力屈欲休兵,委質以來謝。”◆2.猶萎謝。委,通“萎”。○[明][邵璨]《香囊記‧慶壽》:“垂老,素髮飄蕭,朱顏委謝,不復鏡中年少。”◆3.引申為糜爛,乾枯。○[清][陳田]《明詩紀事辛籤》卷六引《自靖錄》:“越兩月,[廬陵]人[杜鳳]、[林桂芳]啟敗垣拾遺骸,膚理已委謝,惟胸臆以上不壞。”

微謝(微谢),◆衰微。○[清][方東樹]《劉悌堂詩集序》:“觀所以致興起及所以就微謝,亦斯文絕續之幾也。”

王謝(王谢),◆1.六朝望族[王]氏、[謝]氏的並稱。○《南史‧侯景傳》:“[景]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後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婁芳華》:“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貴,門楣[王][謝],甲第[金][張]。”○[王闓運]《上征賦》:“仰[王][謝]之高風兮,夕余宿乎汝左。”◆2.指[晉][王坦之]與[謝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退謝(退谢),◆1.謂辭職退休。○[宋][范正敏]《遯齋閑覽‧安石遇人談文》:“[舒王]退謝[金陵],幅巾杖履獨遊一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詞辨紛然。”◆2.脫落凋謝。○[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紹興]歲丙辰,[廣]右大歉……斗米千錢,人多莩亡。而[嶠]南風候素乖訛,至是殊正,則李花退謝悉成桃,桃實復成李,梨亦變桃,熟皆可食。”◆3.退避辭謝。○[康有為]《大同書》戊部第一章:“男子既以同形黨而力抑女子,已為可怪;女子亦自安於異形黨,退謝而不求,尤為可奇。”

推謝(推谢),◆1.推許揄揚。○《南史‧王彧傳》:“幼為從叔[球]所知憐。美風姿,為一時推謝。”○[南朝][梁][庾肩吾]《書品》:“今以九例該此眾賢,猶如[玄圃]積玉,[炎洲]聚桂,其中實相推謝,故有茲多品。”○《隋書‧虞世基傳》:“秘書監[河東][柳顧言]博學有才,罕所推謝,至是與[世基]相見,歎曰:‘海內當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2.推辭退讓;辭謝。○《北史‧恩幸傳‧韓鳳》:“[珽]語[鳳]云:‘強弓長鎙,容相推謝;軍國謀算,何由得爭?’”○《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安公子]連連推謝,說:‘本該奉擾,只是現同着家眷不便。’”[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四:“但我們在接事時,考慮到無法應付,便只好推謝了這項責任。”

通謝(通谢),◆表達謝意。○[宋][周密]《齊東野語‧誅韓本末》:“四月,遣[蕭山]縣丞[方信儒]奉信,通謝[金國]。”

臺謝(台谢),◆即臺榭。○《荀子‧王霸》:“其於聲色臺謝園囿也,愈厭而好新,是傷國。”○[楊倞]注:“謝,與榭同。”○《敦煌曲子詞‧喜秋天》:“誰家臺謝菊,撩亮宮商足。”參見“臺榭”。

孫謝(孙谢),◆辭謝。孫,通“遜”。○[宋][岳珂]《桯史‧稼軒論詞》:“﹝[辛稼軒]﹞又作一《永遇樂》,序北府事……遍問客,必使摘其疵,孫謝不可。”

私謝(私谢),◆酬謝私恩。○[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四書》:“以為用公之奏而得召,恐有私謝之嫌。”○《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蒞官無匪懈之恪,專覬謬恩,薦士乖責實之誠,時容私謝。”

水流花謝,◆形容景色凋零残败。也比喻局面残破,盛况难再。○唐崔涂《春夕》诗:“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定情人》第十六回:“問盟則言猶在耳,問事則物是人非,問婚姻則水流花謝矣。”

沈謝(沈谢),◆1.[南朝][宋][謝靈運]與[南朝][梁][沈約]的並稱。兩人均為著名文學家。○[唐][杜甫]《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仇兆鰲]注:“[沈][謝]、[沈約]、[謝靈運]。”◆2.為[沈約]和[南朝][齊][謝朓]的並稱。○[宋][張孝祥]《南歌子‧贈吳伯承》詞:“人物[羲皇]上,詩名[沈][謝]間。”

三謝(三谢),◆1.[晉][謝尚]、[謝奕]、[謝安]三兄弟的合稱。三人皆以書法知名。○[唐][竇臮]《述書賦上》:“博哉四[庾],茂矣六[郤],三[謝]之盛,八[王]之奇。”◆2.[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謝惠連]及[南朝][齊]詩人[謝朓]的合稱。○[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國風漢魏六朝下》引[唐子西]《語錄》:“[江]左諸[謝]詩文,見《文選》者六人。○[希逸]無詩,[宣遠]、[叔源]有詩不工,今取[靈運]、[惠連]、[玄暉]([朓])詩合六十四篇為三[謝]詩。”○[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詩一》:“詩自[左思][潘][陸]之後,至[義熙][永明]間又一變矣,然當以三[謝]為正宗。”

入謝(入谢),◆入朝謝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

榮謝(荣谢),◆草木茂盛與凋零。亦喻人世的興衰。○[唐][劉禹錫]《秋扇詞》:“莫道恩情無重來,人間榮謝遞相催。”○[宋][何薳]《春渚紀聞‧木果异事》:“凡為人君者,其一言動固自與造化密契,雖於草木之微,偶加眷矚,而榮謝從之,若響應聲。”

曲謝(曲谢),◆遍謝。○[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謝恩》:“三日後,又曲謝。其日,主司方一一言及薦導之處,俾其各謝挈維之力;苟特達而取,亦要言之。”○《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六年》:“辛亥,[王巖叟]奏事罷,留身曲謝。”

請謝(请谢),◆1.猶言迎來送往。○《史記‧汲鄭列傳》:“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2.有所請求而謝之以禮物。○《後漢書‧梁冀傳》:“客到門不得通,皆請謝門者,門者累千金。”◆3.請問。○[漢][宋子侯]《董嬌嬈》詩:“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聞人倓]箋:“《漢書‧陳餘傳》注:辭相告曰謝。○《漢詩說》:請謝二句是問辭。”

秦樓謝館(秦楼谢馆),◆見“秦樓楚館”。

切謝(切谢),◆深切感謝。○[魯迅]《書信集‧致邵文熔》:“前日得十六日惠書,次日乾菜筍乾魚乾並至,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

乾謝(干谢),◆乾枯。○[明][朱有敦]《賽嬌容》第四摺:“今冬天色晴明,二麥地乾,百花根早乾謝。”

千恩萬謝(千恩万谢),◆再三稱謝,表示無限感激。○《水滸傳》第一○八回:“[廬俊義]大喜,取銀兩米穀,賑濟窮民,村農磕頭感激,千恩萬謝去了。”○《儒林外史》第三回:“這裏母子兩個,千恩萬謝。”○[曹禺]《日出》第三幕:“啞巴又作揖,又行禮,千恩萬謝地走出去。”

起謝(起谢),◆起立謝過。○《南史‧庾仲文傳》:“[仲文]懼起謝。”○[唐][韓愈]《石鼎聯句》序:“夜盡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續,因起謝曰:‘尊師非世人也,某伏矣,願為弟子,不敢更論詩。’”[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某氏披衣起謝,自是遂相安。”

面謝(面谢),◆當面道謝。○[魯迅]《書信集‧致內山完造》:“諸多費神,甚感,容後面謝。”

門謝(门谢),◆赴宮廷謝恩。○[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章惇]坐不進呈[蔡確]母[明氏]狀,放罪。○[惇]無一言,即日門謝。”○[宋][文天祥]《紀年錄》:“予門謝訖,即上疏乞斬[董宋臣],以一人心。”

兩謝(两谢),◆指[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與其族弟[謝惠連],也並稱“大小謝”。二人均以詩賦著名。○[宋][蘇舜欽]《呂公初示古詩一編因以短歌答之》:“覽君《古風》之章句,兩[謝]不足以下顧。”

款謝(款谢),◆款待答謝。○《三國演義》第七五回:“[關公]箭瘡既愈,設席款謝[華佗]。”

進謝(进谢),◆進謁致謝。○[唐][韓愈]《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其為獲也亦大矣。然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司而進謝於其門者。”

解謝(解谢),◆1.祭祀禳解。○[漢][王充]《論衡‧解除》:“世間繕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畢,解謝土神,名曰解土。”◆2.寬恕。○[宋][司馬光]《上皇太后疏》:“不可以一忤顏色而終身惡之,遂不可解謝也。”

寄謝(寄谢),◆1.傳告,告知。○[唐][白居易]《讀史》詩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艱阻。寄謝伐檀人,慎勿嗟窮處。”○[宋][陸游]《醉眠》詩:“寄謝敲門人,予方有公事。”◆2.猶答謝;報答。○《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賜。只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以此寄謝聖恩,願勿忘七夕夜半之約。”

花謝(花谢),◆即花紅。水果的一種。○[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齊]中多佳果,梨、棗之外……皆稱一時之秀。而[青州]之蘋婆,[濮州]之花謝,甜亦足敵[吳下]楊梅矣。”參見“花紅”。

顧謝(顾谢),◆回首道歉、認錯。○《後漢書‧呂布傳》:“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补义条目■顾念答谢;表示谢意。○明王锜《寓圃杂记·周伯川不谢饮食》:“醉則飄然而去,略不顧謝。”

高謝(高谢),◆1.辭去;辭別。○[晉][左思]《魏都賦》:“傳業禪祚,高謝萬邦。”○[南朝][齊][王屮]《頭陀寺碑文》:“彼岸者,引之於有,則高謝四流,推之於無,則俯弘六度。”◆2.猶歸隱。○[晉][殷仲文]《解尚書表》:“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唐][司空圖]《攜仙籙》詩之六:“應知談笑還高謝,別就滄洲贊上仙。”◆3.推辭。○《晉書‧孫愉孔汪等傳論》:“[愉]高謝百萬之貲,辭榮數畝之宅,弘止足之分,有廉讓之風者矣。”

感謝(感谢),◆因對方之好意或幫助而表示謝意。○《宋書‧庾登之傳》:“[登之]與[晦]俱[曹]氏婿,名位本同,一旦為之佐,意甚不愜。到廳牋,唯云‘即日恭到’,初無感謝之言。”○《水滸傳》第四一回:“感謝諸位豪傑不避凶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柔石]《二月》十八:“我總感謝你底恩惠!”

復謝(复谢),◆回拜,答謝。○《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

二謝(二谢),◆1.指[晉][謝安]、[謝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2.指[南朝][宋][謝靈運]與[南朝][齊][謝朓]。一說,指[謝靈運]與族弟[謝惠連]。○[唐][杜甫]《解悶》詩之七:“孰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仇兆鰲]注:“二[謝],謂[謝靈運]、[謝朓]。”○[唐][李翱]《薦所知於徐州張僕射書》:“[郊]為五言詩,自[前漢][李都尉]、[蘇屬國]及[建安]諸子,[南朝]二[謝],[郊]能兼其體而有之。”○[宋][王讜]《唐語林‧文學》:“[杜]曰:‘使[昭明]再生,吾當出[劉][曹]、二[謝]上。’”

多謝(多谢),◆1.殷勤問候。○[晉][陶潛]《贈羊長史》詩:“路若經[商山],為我少躊躇,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2.感謝。○[南唐][李煜]《柳枝》詞:“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宋][范成大]《次韻徐提舉游石湖三絕》之二:“日腳烘晴已破煙,山頭雲氣尚披綿。卻須多謝朝來雨,洗淨明湖鏡裏天。”○[明][唐順之]《與田巨山提學書》:“[約之]過敝邑,寄到手書嘉惠,多謝雅意。”○[劉半農]《在一家印度飯店裏》詩:“多謝你,你給我這些個。”◆3.猶言鄭重告訴;殷切囑咐。○[漢][辛延年]《羽林郎》詩:“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余冠英]注:“謝,告。多謝,猶言鄭重告訴。”○《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唐][白居易]《與楊虞卿書》:“多謝故人,勉樹令德。粗寫鄙志,兼以為別。”◆4.猶言多有遜色。○《新唐書‧李晟傳》:“今顧[晟]等,保寧朕躬,咸宣力肆勤,光復宗祏,訂之前烈,夫豈多謝。”◆补证条目■殷勤问候。○宋柳永《透碧霄》词:“樂遊雅戲,平康豔質,應也依然。仗何人、多謝嬋娟。”◆犹言多有逊色;多惭。○南朝齐谢朓《为明帝拜录尚书表》:“妄屬負圖之寄,多謝五仁之績。”

頂謝(顶谢),◆頂禮感謝。○《西游記》第四四回:“[行者]頂謝不盡,長揖一聲,別了道士。”

雕謝(雕謝),◆1.枯萎脫落。○[郭沫若]《虎符》第五幕:“日前所供之桂花,亦已雕謝,順手先將桂枝拔去,棄於欄後。”◆2.比喻死亡,衰亡。○[明][張居正]《襄毅楊公墓志銘》:“[隆][萬]之間,老成雕謝,唯公巋然如[魯靈光],為海內所倚。”○[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但在出品的雜亂和旁觀者的冷笑中,是極容易雕謝的。”

電謝(电谢),◆1.比喻迅速消逝。○[南朝][梁][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隙駟不留,尺波電謝。”◆2.打電報表示謝意。

道謝(道谢),◆表示感謝。○《紅樓夢》第三四回:“[寶玉]一面道謝,說‘好些了。’又讓坐。”○[潘訓]《鄉心》:“我們向那小夥計道謝後就出來,依他底話走去。”

代謝(代谢),◆1.指新舊更迭,交替。○《文子‧自然》:“﹝道﹞輪轉無窮,象日月之運行,若春秋之代謝。”○《文選‧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帝王之興,必俟天命,苟有代謝,非人事也。”○[李善]注:“《淮南子》曰:‘二者代謝舛馳。’高誘曰:‘代,更也;謝,次也。’”[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詩:“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林如稷]《將過去》一:“離[上海]一月,暮春時來的,而今,已是夏的初令,轉眼炎威季,四時正在淹忽的代謝呢。”◆2.“新陳代謝”的簡稱。為生物體內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生理過程。

大小謝(大小谢),◆[南朝][宋][謝靈運]與族弟[惠連],並以詩名,時稱[靈運]為[大謝],[惠連]為[小謝]。又,[南朝][齊]詩人[謝朓],人稱[小謝],與[靈運]亦並稱大小[謝]。參見“小謝”。

辭謝(辞谢),◆1.推辭謝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辭謝不敢受。”○[宋][曾鞏]《洪州東門記》:“[元侯]以余為有舊於是州,來請曰:願有識。余辭謝不能,而其請不懈。”○《平山冷燕》第二回:“獨設一席於西南殿角,賜[山黛]坐飲,[山顯仁]與[山黛]再三辭謝。”○[丁玲]《夢珂》二:“[夢珂]邀她同去看電影,她始終卻說為了[麗麗]的保姆不在家而辭謝了。”◆2.道歉;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二》:“帝深切責[讓],[讓]辭謝,僅而得免。”◆3.謝恩;道謝。○《漢書‧朱買臣傳》:“上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買臣]頓首辭謝。”○[唐][皇甫枚]《三水小牘‧王知古》:“母曰:‘夫人傳語:主與小子,皆不在家,於禮無延客之道。然僻居於山藪,接軫豺狼所嗥,若固相拒,是見溺不救也。請舍外廳,翌日可去。’[知古]辭謝。”◆4.辭別,告退。○《後漢書‧隗囂傳》:“[囂]將行,[方望]以為[更始]未可知,固止之,[囂]不聽。○[望]以書辭謝而去。”○[宋][何薳]《春渚紀聞‧王樂仙得道》:“[李]微笑曰:‘[王師]乃爾管人閒事耶!此非相語處,三日黎明,候我於觀門也。’[樂仙]辭謝而歸。”○《平山冷燕》第二回:“[山顯仁]就要辭謝[劉公]而去。”◆5.引申為辭去(職務)。○[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嚴武》:“[杜甫]過了半年的慕僚生活而終於辭謝了,一般的說法是他和年青的僚友們合處不來。”

稱謝(称谢),◆1.向人致意,表示問候。○《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2.道謝。向人表示感謝。○[唐][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西游記》第五八回:“那呆子十分歡喜,稱謝不盡。”○[清][采蘅子]《蟲鳴漫錄》卷二:“叟欣然稱謝,從容持玩。”

陳謝(陈谢),◆表示謝意。○《三國志‧吳志‧孫休傳》:“[布]得詔陳謝,重自序述,又言懼妨政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梁]世被繫劾者,子孫弟姪,皆詣闕三日,露跣陳謝;子孫有官,自陳解職。”○[清][葆光子]《物妖志‧獸類‧狐》:“[李望]敬之,再三陳謝。”

長謝(长谢),◆1.長辭;永遠離開。○[南朝][梁][江淹]《與交友論隱書》:“請從此隱,長謝故人。”○[唐][陳仲師]《鵲始巢賦》:“遊嬉遂鄰于清篽,窘束長謝其雕籠。”◆2.死亡的婉辭。○《梁書‧張緬傳》:“文筵講席,朝遊夕宴,何曾不同茲勝賞,共此言寄。如何長謝,奄然不追。”◆3.指消逝。○《南史‧任昉傳》:“哲人云亡,儀表長謝。”

參謝(参谢),◆晉見;參拜。○《北齊書‧趙郡王高叡傳》:“﹝[高叡]﹞及還,不堪參謝,帝親就第看問。”○[唐][李復言]《續幽怪錄‧李丘州》:“乃牓出……其日午時,隨眾參謝。”○[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蓋是時,有旨差赴編修《明道參謝宗廟記》所,檢討校勘,故[宋公]奏議如此。”

不謝(不谢),◆1.不亞於。○《晉書‧文苑傳‧左思》:“[思]自以其作不謝[班]([班固])[張]([張衡])。”○《魏書‧于栗磾傳》:“[烈]([于烈])之節概,不謝[金日磾]也。”◆2.不凋謝。○[楊朔]《滇池邊上的報春花》:“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3.不必感謝。○[錢鍾書]《圍城》九:“至親不謝,[鴻漸]說不出話。”

表謝(表谢),◆上表謝恩。○《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手書表謝,深陳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選。”○《新唐書‧禮樂志九》:“明日,三老詣闕表謝。”

報謝(报谢),◆報答;答謝。○《史記‧魏公子列傳》:“[朱亥]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舊唐書‧李密傳》:“[密]將與[化及]相抗,恐前後受敵,因卑詞以報謝焉。”○[前蜀][杜光庭]《王虔常侍北斗醮詞》:“仰惟至聖,介此殊恩,思罄丹心,克伸報謝。”

班謝(班谢),◆指[漢][班固]和[三國][吳][謝承]的並稱。○[謝承]著有《後漢書》,已佚。○[唐][劉知幾]《史通‧自敘》:“故始在總角,讀[班][謝]兩《漢》,便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更始]立紀。”

拜謝(拜谢),◆行拜禮表示感謝。○《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解狐]薦其讎於[簡主]以為相,其讎以為且幸釋己也,乃因往拜謝。”○《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唐][韓愈]《賀張十八秘書得裴司空馬》詩:“旦夕公歸伸拜謝,免勞騎去逐雙旌。”○《西游補》第十五回:“[唐僧]面上微笑,叫[白旗]放了綁,[八戒]又一連磕了一百箇頭,拜謝[唐僧]。”○[清]程麟《此中人語‧廣寒宮掃花女》:“[鄭]驚喜拜謝。”

Tags:唐武宗   胡三省   沈德符   汉元帝   袁宏   女真   蔡邕   淮南   礼泉   水浒传   春秋战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