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网络整理 2019-05-03 最新信息

1911年10月22日清晨,西安新军攻打满城,战况激烈,三两日后,大功告成。然而,仍不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清朝大军压境,眼看西安即将面临战祸。

此时,城内的沈雨人不免忧心。他也曾是清朝官员,虽说现在是城内某校教师,但革命党对他未必会客气。同时,清军来攻,必然战火不断,也难保平安。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奔向潼关。

他在文章中,记录下了逃亡经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他远离战乱之后,仍念念不忘关中古迹,提起毛笔,娓娓道来。

本文原发表于《时事汇报》1914年第5期,我们分为两篇进行发布,上篇如下:

《关中游览记》

1911年的战火与回忆

辛亥秋,余馆长安。甫月,义军起于武昌,三秦豪杰,相应独先,省城光复,以九月一日。

是日,校中辍课,余适在理化教员室,索五色玻璃观日食为戏,乃半规未吐,枪声隆隆然,坏首门入。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辛亥革命后的西安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辛亥革命后西安八旗将军衙署成为废墟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辛亥革命后的满城

盖民军夙知陆军学校多蓄枪械,故先占领,为接济计也。幸同乡某君税(租)居于此,余乃携襆被(fú ,按用袱子包扎衣被,意为整理行装)往,某亦校中一员也。家无宿粮,茹豌豆以饱,如是者十有三日。

陕中人日言大兵至,风鹤频惊。余不得已于十四日出长安,同行者为新乡秦君等四人,皆衣衫褴褛,肩承一被,以巾裹之,状类负贩(按指小商贩)。

余与孙君皆南人,患难之中,尤形莫逆,沿途投宿,辄各展一被,严裹周身,以屏寒气。然夜深门隙中,风浏浏然,纵有被蒙首,不得安眠。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临潼县城 民国

行五十里至临潼,附张伯衡所率东征军以行,倦辄卧张军饷车上,以舒劳顿。

约百余里抵华州,即分途行,惧遇清军袭击,交绥时身与骨且俱碎也。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华阴县城内 辛亥革命前夕

夜宿华阴,其离潼关四十里,闻清军已抵潼关,是适两军划界处,不速行,行且作战场,乃匆匆作晚餐,即掩被朦胧睡,以期明日逸出战线,方可无虑。不料睡眼模糊中,月彩犹自户隙中射入,闻门外车声辚辚然,乘夜至矣。

竖晨,仍破晓行,则城已为张军所据,甫从城外过,有二卒自城齿中,窥目灼灼露凶光,举枪欲击,余等告以远道行贩归,始得无事。

行五里许,有步兵数人,视余等不类奸侩,乃叮咛劝阻,谓前有清军埋伏,不若暂回客舍,遂不得已折回至店,终以不出战线,心不安帖。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潼关西门城楼

日午,复有鹑衣百结之徒(按指穿着破烂的人),三五成群,亦向东发,余等乃混迹其中,幸前遇兵归营午餐,得绕道至潼关。

离潼关十里许,果有清军迎面而来,见余等皆娓娓叩(按询问;打听)敌军情况不倦,余等约略告之,未即实告,而彼辈皆喜形于色矣。

傍晚出潼关,秦君以足力疲软,不胜步,出资供一黑卫(按指驴)先行,余三人踪其后,半途相失。

未几,夜色苍茫,迷不知路,见四围已无村落,惟记前所经破庙前似有村舍,遂返身行。

约五里许,始见庙后二村落仅隔一水,觉前岸灯光闪处,仿佛有人影,乃趋向之,果有一人控黑卫向前村去,于是踪迹得其所在。

甫抵店,遇哨卒二,隶王统领部下,见余等略致研诘(按仔细询问;盘问),知自陕中来,即叩秦君伊周踪迹,盖秦君与王统领有旧,故沿途使部下访其音耗,不料余等适与同行,因以示告。即约明晨访统领于阌(wén)底镇而别。

是日,余等皆行九十里许抵寓,已不能步,晚餐后即匆匆登榻。侵晓,至阌底镇谒孙统领,知有伤兵回汴,可附载其船。余等四五日来,状甚疲敝,得此颇惬意。船长方形,窗盖皆不备,随黄河水势,横流而上,江河间无此奇制也。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阌乡县县城图

夜达阌乡县(按属河南省,县城乃古时兵家必争之地, 1954年撤销建制,因修三门峡水库,后与灵宝合并),以舟中不便露宿,仍赴岸觅栖止。时适骤雨如注,衣履尽湿,入店睡未酣即起,以舟子(按船夫)约黎明解缆,迟恐不及,遂冒雨往,至则灯火荧然,未交三数,四人鹄立以待,北风策策,砭(biān)人肌骨。

未几,孙君中寒,踉跄归店,金君、秦君皆昂首不欲返,余亦促孙君行,谓阌乡离潼关六十里,倘清军败退,是甫脱虎穴罹虎口矣,遂携襆被往。甫等舟,余以力弱,不堪重负,失足几落黄河中,赖舟子扶掖得免。是日风迅,舟飘荡行甚速,傍午抵函谷关。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函谷关 民国

舟中兵士,枭猛好事,沿途辄鸣空枪以示威,船抵函谷关时,守卒开枪声径鸣枪还击,弹落舟中,幸未伤人,于是两情汹汹,几致对垒,后守卒自陈鲁莽始免,余等始知此辈视生命如儿戏,不可理喻。至陕州,急登岸,由是日行五六十里,略无倦意,日暮投宿,辄以红薯佐酒,吟诗为乐。

遥望远山数点,夕阳明灭,顿忘身在乱离中,行数百里至洛阳,野店风霜,消受净尽,遂休息一日,整装南归。

嗟乎,风尘浪迹,固身世之不幸,山水怡情,亦人生之稀有。长安为以前历代帝王建都之地,形胜甲天下,不意少时得诸传闻,今乃一一躬历,觉乱离之中,此邦文物,亦已领略其大观,不以心意缭乱易吾志也,作游览记。

一 潼关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潼关、阌乡地形示意图

离河南阌乡县六十里,有潼关城,由阌乡西渡小溪,越一山,经高北村豆镇,四十里至阌底镇。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金陡关,民国

又十余里登山径,径尽,其绝顶有关,名第一关,又称金陡关,与潼关城则隔一深谿,屹立于前。后汉建安中,由新安迁函谷至此地,因名潼关,即马孟起破曹操处。

关对高陵,枕黄河,颇饶形胜,历崤函至此数百里间,丘陵起伏,路径崎岖,倏而岭上,倏而谷底,所谓秦关百二,此殆是矣。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潼关形势 1930年代

隔河与高陵对峙,称风陵堆,传所谓风后氏之陵也。其前有津,由山西入陕西者必遵之,以其地形险要,风光亦雄绝。

灵宝以西至潼关,古为桃林之地,武王伐纣,放牛于桃林之野,即在此间。传谓往昔柏林郁苍,在谷中不见日,故荀卿(按即荀子)称"松柏之塞"。今则由山腹至绝顶,已成赤地,非复旧时之郁葱。

入关时,门吏来问姓名,并询余来意。

二 关西夫子庙

西出潼关未数里,则地势为之一变,南界崇冈绵延不绝,北临黄河有山西之连山,西则沃野千里一望无垠,路旁杨柳,依依送客。村庄陇亩间,往往浓阴密布,杂树成林。

行十余里,路北有杨伯起墓,建石坊,颜曰"四知坊",有碑题"汉关西夫子杨公墓",为康熙丁丑年立,其里则署名嘉靖庚申。又别有乾隆年间所立之碑,题"汉太尉杨公震墓"。

入坊百余步,颜其门曰"清白吏迹",中建石造石位,署"汉太尉杨公神位",旁注小子为:公讳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神位前明兵宪公修复汉太尉杨先生茔记,称杨伯起尝为刺史,赴任时,其旧友某夜谒之,以黄金为赠,谓暮夜无知者。伯起却之,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其清廉之名,永以杨震四知传于后世,后为汉太尉,以伉直不见容,廷光时卒于夕阳亭。后天子察其忠,命有司礼改葬之于华阴之潼亭,即为此地。

然嗣后疑冢累累,已难辨识。相传为明时修建,至清又重修。

由此更行三四里许,则其左有碑,半已湮没,题"汉四知杨夫子讲学处"。

三 西岳庙

潼关西去数十里,华山屹立于左,峰峦秀绝,过西岳庙谒之,四围皆砖壁,俨如城塞,入门有断碑立于前,仅余雕刻之一部,工极精巧,碑字皆残缺,模糊莫辨,王士祯所谓唐断碑是也。又有青牛老树碑,明天启甲子年所建,老树尚存枯干,相传老子入关时,系青牛于此树下。

入棂星门,左右皆有石碑及碑亭,汉、唐、后周及宋以后之碑尤多。入金城门,门楣绘云龙,栩栩欲活。渡石桥,至正殿,曰灏灵殿,内设西岳神位,左右亦有碑亭,中有康熙御笔书"露凝仙掌"四字,殿后有放生池,其北小殿,亦有乾隆御笔书"岳莲灵澍"四字。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西岳庙万寿阁,清末

最后有万寿阁,颜曰"收之府",隔高三级,巍峨耸云表,入关,则华山迎面立,东北望黄河,西北临渭水,亦一壮观也。

出西岳庙五里,入华阴,华阴城西关外五里,有汉神医华佗墓,墓后有古庙一。又二里,略南有小碑,题"前秦侍中王公墓",即扪虱说桓温,关中豪杰王猛之墓也。

四 华山

华山突兀五千仞,耸立云表,三峰并峙,形如莲花,故称华山。晨起时,密云罩半峰以上,见日即消。背华阴而南行,近山麓,到处有石刻"华山路在西"五字。

渡小溪,行五十里抵太素宫,其南有玉泉院,院在山麓,修竹茂林,清幽可人意,玉泉滚滚,出回廓下,流声清脆可听,亭榭掩映,境极娴雅,有栗鼠二,据石为戏,见人辄隐于树上。

内有"希夷洞天",塑陈希夷先生卧像,曲肱而枕,亦颇有致。其长四尺,为明万历年间所建,石上题字甚多,中有宋人墨迹,院前揭匾额二,有西太后御笔书"道崇清妙",及光绪御笔书"古松万年"。

至谷口,缘溪而登,则双峰对峙,状极怪伟,上腹中路径迂回,往往踏岩石而上,复由五龙宫经所谓鱼石者,即岩石自山顶往下望,偃卧溪中,其行似鱼,故名。至五里关削岩山刻碑记,为康熙廿七年所建。更历三教堂慈仁洞,至聚仙坪,观西、北两峰,摩天作势,状亦怪绝。

五 汾阳王里

华阴城西二十里外有敷水镇,由此西行二十五里至华山西脉尽处,曰少华山,因形状与华山相似故名。数里,路北有郭子仪故里石碑,为明嘉靖年立,题"唐汾阳王故里",半埋土中。

未几,有小沟,架太平桥,路右有碑曰"陈希夷先生驴",为康熙时立。又一里余,至华州东关外,有郭汾阳祠,极小,跨路之中央,牌坊一,题"敕建唐汾阳王祠"。

华州在少华山之阴,城经兵焚,屋宇寥落,店铺尽在西关外。出西关未数里,路北有碑,题"宋寇莱公故里",为嘉庆时所建。自西岳庙而西,皆沿渭水之南,过赤水镇,始睹河流,曲折绵长如带,知渭水也。

又十里余,有唐汾阳王郭公神道碑,为乾隆时族人所立,旁有郭家屯,叩田父以汾阳墓所在,辄云向北十余丈外,循其所指以踪迹之,惟见土壁内有碑三,题"郭汾阳十七世孙郭仲贤有德之墓",而汾阳墓则别无题识,不知其处。

六 鸿门坂

华州西三十里为渭南县,经渭南行四十里,渡冷水,抵冷口镇。更出镇十余里,路右有碑,碑埋土中,仅余"赵蔺相如"四字,乾隆年立,即蔺相如之墓。

又十余里,至新丰东二里,路北崖上有碑榜曰"汉代名区",为项籍宴高帝处,即鸿门坂。

按《水经注》:新丰古城东有故城,长二里余,堑原逼道,南北洞开如门。今则地势一变,向所谓洞开者,不复可见。

入新丰有土城,市街多在西关外。相传此地为汉新丰县地,汉高祖统一天下,都关中,太上皇思归故里,因以此地像丰,令丰人移住之,即名新丰。

七 华清宫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华清池,1927年

新丰西南二十里有临潼县。入东门小憩,出南门有牌楼题"大地阳春"。

所过处,槐柳交枝,行数十里,抵行台,即唐华清宫址,在骊山之阴。温泉涌出,其杨妃入浴处,称"香汤",至今犹存,浴场尽以石叠,上有楼阁,安置佛像,颜曰"华清池上夕阳佳"楼,有题名三四,尽嵌壁中。

而宋人题诗,则悉移诸外,亦在壁间,内有唐张说之温泉箴,为新刻。平时此门封闭,寻常人不得入浴。

温泉无色无味,惟细检之,有硫磺气,础石二,精刻花鸟,相传为唐代物。"香汤"之外别有浴室三,又有"御汤",因前清康熙浴其中故名。

民人浴其下流,引此物以灌旱田,故其地瓜早实,进所谓二月瓜,非虚名也。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骊山华清池 辛亥革命前夕

行台为光绪时新修,庚子乱,西太后幸西安,于此设行宫。园中有柏荫轩、飞虹桥、药王洞、姥姥殿等,皆成妙构,林间鸟语,水面鱼游,颇饶逸趣。骊山全山赭土,当年岭之名,已不见片影矣,然攀登山腹,则秦川历历,烟树郁苍,亦关中名胜也。

周幽王举烽火,博褒姒一笑,遭覆国祚,其烽火台址,今尚在山绝顶上。

八 始皇陵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秦始皇陵,1936年

秦始皇陵在临潼东十里。出东城,渡小溪,由大道折而南,更东行数里,可达。其地负骊山,控渭水,形势绝佳,陵乃方矩形,高八丈,宽半亩余。雨后吊之,衣袂为湿。

九 段忠烈祠

临潼西十五里,为斜口镇,镇之东端,有唐段忠烈祠,为光绪年间重建,祠内附设初等小学,前殿为"体正明道"之匾额,殿中抱柱,题联如下:

孝于家能于军忠于朝,史册于鲁公合传;

唐有碑汧有里潼有墓,声灵著斜口专祠。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段秀实像

祠堂中有段太尉肖像,其遗烈详于唐德宗御制之叚太尉纪功碑,与柳宗元段太尉佚事状,匾额即纪功碑中之句也。公慷慨激越,挥笏击朱泚于朝,真令懦夫有立志,闻汧阳有公故里,其墓则在临潼西。

十 长乐坡

出斜口未十里,路北陵墓相望,有唐宣宗后庆陵、唐懿宗王后寿陵、穆宗韦后福陵等,陵前皆有碑,为乾隆年间毕沅所立。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灞桥 辛亥革命前夕

又十里,渡灞水,灞桥长凡一里,全都皆石造,唐时东饯行客者,辄至此地折柳,以表绵绵之情,今桥西有古柳数株。汉高祖军灞上,亦在灞桥西。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浐河桥 辛亥革命前夕

未几,渡浐水,浐水西岸,古名浐坡,后隋文帝恶其名,改称长乐坡,为唐时饯行处。白乐天长乐坡送人诗,"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即此地。坡上遥望长安,等坡未数里,过先农坛,入长乐门,由鼓楼而南,更西折,即抵马坊门。

十一 长安

关中东据崤函之固,西扼陇首之险,南山龙骧,北岭虎踞,八水流其中央,阡陌广开,禾黍丰登,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成周都此四百年,天下宗周;秦据此地,六国承命;汉、苻秦、姚秦、后周以及隋、唐皆都之以制驭天下,故关中一草一木,皆为考古者所必录,凭吊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焉。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西安,1893年

今之西安府城,在汉都南十里,隋开皇二年,始营之,唐仍其旧,至昭宗天复元年,更命节度使韩建改其制,筑新城,即今府城。宋金元皆有所改,明初都督濮英增修之,清乾隆中有经修建。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西安城墙 辛亥革命前夕

城有四门,东长乐,西安定,南永宁,北安远,周围二十四里,城壁外砖内土,高三丈四尺,底部厚六丈,顶厚三丈六尺。

城有钟楼,跨东西南北四大街之中央,屹立于正北,其西半里为戏楼,市之大观尽在眼中。南苑陇间,小雁塔外有大雁塔,稍远为杜陵,秦岭烟云,亦在望中.北隔渭水,遥瞻九嵕山,东望临潼诸山,与太华接;西则一望千里,不见涯涘(yá sì,边际;尽头)。形胜俨如洛阳所谓天下之中,四方受兵,秦晋间有豪杰起,则据上游之势,制其死命,长安不然,居天下之背,控四方,进攻退守,形势甲天下。

十二 碑林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文庙(碑林)小门,1906年

南门内关中书院之东,有西安府学,其东为文庙,后有碑林。碑林分七房,内藏石碑,以夏秦模刻始,唐宋之碑极多,合新旧凡六百余种,逸品不遑枚举,赏玩者抚其碑面,辄低徊不忍去。

府学内有卖帖者数轩,碑林中特选逸品五十五种陈列之,价共五千。唐开成石经不与其内,若全都六百余种,则得价银四十二两。

十三 迎祥观

由钟楼西折至广济街,路北有木造楼门一,题古景龙观。

又数十武有门为炼瓦造,题迎祥观,观为唐中宗景龙二年所建,立宗时以老子与唐同姓,尊之为玄玄皇帝,一夕梦见老子,后觅之,得老子玉像于此观内大同殿下,因改景龙观为迎祥观.

此观当时为天下道家之中心,今已改充巡警局,规模大异。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迎祥观 清末

曩昔,清光绪三十一年又重修,观后有高台,台上筑三层楼。为当年之钟楼。内藏大钟,为唐物,有睿宗皇帝御制铭。

十四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在长安城内胭脂坡下,由西安府学沿城壁而东行里许,见城根有柏林,即其墓地。墓前有门,题"汉江都相祠",门内稍低湿,辟为耕地,几无行径。

沿城壁过草径更入一门,则古柏夹道,有石碑在其东端,题"汉江都相董子墓",为乾隆时毕沅所立。由此北向,又有一门,路为败竹所掩。诣祠堂,有嘉靖时立下马陵记及下马陵图,此外骚人题诗及重修之碑甚多。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董仲舒祠堂,1937年

祠堂中有汉代醇儒及正谊明道等扁额,内更有石刻之肖像。然其前不设石碑,则隐约不易见,碑阴有康熙时题辞,堂后即董子墓,基上槐柏交枝,秋草离离,前有嘉靖时所立墓碑,曰"汉董仲舒先生墓"里刻"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墓一称下马陵,昔汉武帝幸芙蓉院,常至此地下马,时人因名之曰"下马陵",后更误为蛤蟆陵。白乐天《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即此。至今,银鞍白马,烟消雾散,千余年来,惟有草圃数弓,离离墓旁,不复当年之盛矣。

十五 满城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清代满城街巷示意图

满洲统一天下,以关中居天下之上游,为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西控陇蜀,形势惟绝,故亦于长安城内附设满城,即由钟楼东至长乐,北至安远门止,面积占长安城四分之一以上,藉以镇压汉族。

然数百年来,枝叶陵夷,禄米不足以赡以家,且家法官吏不得从事于一切商业,故久益式微,其房屋以悉入汉人手,今则又经兵焚,毁折已无完宇矣。

十六 小雁塔

小雁塔在南关外三里荐福寺,为隋炀帝旧邸,即唐京城内开化坊址,至武则天后时,始建大献福寺,天授元年更改称荐福寺,神龙以后为经典翻译处,塔由景龙年间宫人筹资所建,高凡三丈,共十五层。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小雁塔,1939年

入门经天王殿至慈仁阁,有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宋政和六年所立,称泾阳有姓李者,梦见亦塔,醒后犹历历入在目前,后游此寺,恍惚若梦中所见,乃感为夙愿,倾其产以修之。

阁后有大雄殿,殿内有明清重修碑记及科举登第题名碑凡三十余,大雄殿后即小雁塔,塔圮后久不修,攀之已不可登,其前有雍正十二年所立荐福寺始末碑。

十七 兴善寺

107年前逃离西安,是什么让他念念不忘?

兴善寺山门,1927年

兴善寺在小雁塔南一里,佛堂、伽蓝经清同治年间之乱,悉成灰烬,惟有明清重修碑三四,丛草掩之,后有康熙时重修碑记,详志寺之来历,谓晋武帝时初建此寺,隋开皇初天竺沙门带来佛经数百卷,于此寺译之,故锡(按同赐)名兴善。

唐有维宽、维政、栖伦等禅师,阐明宗旨,后明云峰禅师,清云峨和尚亦皆能发扬宗风云。按王世祯之记,则寺中有维政禅师偶像,亦毁,今则昔年之大伽蓝,已荡然无存,惟余同治八年重修之方丈(按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或住持的居室)。

本文篇幅较长,以上为上篇,下篇待续......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本文作者:终南山故事(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40338544217345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西安   潼关   华阴   黄河   清朝   河南   长安   灵宝   三门峡水库   江河   新乡   文章   西渡   红薯   日食   陆军   这就是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