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中国东北“红色丝绸北京爱情故事肖剑之路”的新使命

网络整理 2017-07-01 本地信息
(原标题:中国东北“红色丝绸之路”的新使命)

新华社哈尔滨7月1日电(记者李建平)35岁的俄罗斯青年乔小洲是一个“中国迷”。他在中国学习生活半年多,喜欢拔罐、打卤面和油炸臭豆腐。但最令他着迷的还是贯穿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

这条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在不少俄罗斯人眼里,中东铁路很神秘,也很有故事。”乔小洲走访了哈尔滨、大连、绥芬河等城市,他惊奇发现了中东铁路的另外一个身份——“红色丝绸之路”。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内中东铁路示意图。新华社记者李建平摄

乔小洲在哈尔滨的一个纪念馆里了解到,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1919年3月成立后,派人沿着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后又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哈尔滨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前沿”。

“这条红色丝绸之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先进思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铁江说,为学习马列主义和革命经验,一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从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来到哈尔滨,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

据考证,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苏俄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有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周恩来等。至今在哈尔滨仍保存着李大钊、周恩来居住旧址等。

张铁江介绍,“红色丝绸之路”的形成不是偶然,它与20世纪2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哈尔滨地处中国北方,是中东铁路的枢纽站,产业工人比较集中,接受革命思想较早。

  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内关于“红色丝绸之路”的介绍。新华社记者李建平摄

解放战争时期,这条铁路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批赴东欧等国家大使、赴苏留学青年等都从这条铁路出行。

如今,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这条昔日的“红色丝绸之路”正在进行着电气化升级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承担起连接亚洲和欧洲经贸往来新使命。

中国东北正在打造连接俄、日、韩及欧洲各国的亚欧贸易“新丝路”。以哈尔滨为中心,向西开通了经俄罗斯至德国汉堡的哈欧班列;向东开通了经中国绥芬河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抵达韩国釜山的中俄韩“哈绥符釜”陆海联运班列。

截至去年底,哈欧班列累计发运154班,保持每周双向对开的良好运营态势。“哈绥符釜”陆海联运班列发运32列,货值2.94亿元,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行。

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里,乔小洲仔细了解着这条百年铁路的过去。他也在思索,一百年后,中东铁路又将承担起什么新使命。

(原标题:中国东北“红色丝绸之路”的新使命)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