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143名郑外学子保送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看他们共同续非诚勿扰2三毛钱看写的郑外“四大名著”

网络整理 2017-04-27 本地信息
(原标题:143名郑外学子保送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看他们共同续写的郑外“四大名著”)

大河网讯(记者许会增)万物鼎盛,喜讯频至。郑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共有143名学生通过保送提前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北京大学12人,清华大学13人,复旦大学6人,上海交通大学23人,浙江大学11人,中国人民大学3人,外交学院1人,南京大学6人,南开大学4人,厦门大学7人,武汉大学9人,中山大学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人,北京外国语大学19人,上海外国语大学8人,东南大学1人,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东北大学1人。这143名保送生中,文科61人,理科82人,体现了郑外“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143人、143个故事。这些保送生通过他们的感言和经历,又一次共同续写了郑外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之一:《热爱与选择》

内容提要:郑外2017届143名保送生个个成绩优秀,参加高考也能考入名校。之所以选择保送,一是源于他们对所追求目标的热爱与执着,二是源于他们超理性的选择能力。

第一章定义与释放

作者:赵心悦(保送北京大学)

初入郑外。我考入数学竞赛班。能搞竞赛的数学天才少有,自己固然不是,尽管如此,我也不想自甘放弃,因为我有一颗热爱数学的心。竞赛课上一头雾水,那么放弃午睡来复习;竞赛二试题举步维艰,那么花个几天来钻研……虽然数学之路走得跌撞,但我在成长。我也有了灵光一现的出色解法,也有了班内竞赛前几名的成绩。这一年的经历令我珍视:唯有热爱,唯有坚持,才能生存。回头看来,竞赛班并不是大多数人眼中只有天才才适合进入学习的班级,它的大门为所有热爱它的人打开。只要拥有兴趣与毅力,竞赛班无疑是一个提升学习能力的绝佳选择,即使离开,这段奋斗的经历也无疑令以后的学习更加自如,眼界更加开阔。

把握机会。郑外总会提供最好的展示机会,她教给我们,把握命运在于把握自己。我始终对自己有着清楚的定位:数学竞赛是兴趣,语言才是特长。因此,高二忍痛离开数学竞赛班,追逐语言之梦。我抓住一切锻炼机会,参加英语辩论社团、英语大学先修课,以及许多英语竞赛,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也在其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语素质。有很多时候,结果是未知的,但没有勇气参与,便不可能有收获。素质是日积月累而来的。

保送之路。直到保送生考试前夕,细心的班主任与我商讨,帮我看清了这是一次圆梦的机会。准备保送,最难做到的是自制力。一个月的自主学习,我只能放下担忧,忘记幻想,用“绝不后悔”四个字自我约束,不愧对郑外给我们的信任与自由。这样笔试、口试轮流练习的一个月,最终换来了我走进北大考场时的自信和笔试面试时的自如。也是所有保送生这样奋斗的日子,最终换来了新一批优秀的郑外人。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是我对我的母校给我带来的一切困难、挑战、机遇和帮助最诚挚的感动。郑外定义了奋斗的态度和真正的优秀: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有挫折与磨难锻炼出的王者;不染苦学麻木的暮气,要做意气风发,不畏挑战的英才。同时,郑外又给每个人不一样的机会,定制了不一样的成长。到头来,郑外给我们定义了自我,又释放了自我。

第二章勇敢的尝试

作者:王佳蕾(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

郑外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奋斗,你会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里是学习的殿堂,同时也是休闲的首选。不同的人热衷于不同的项目,不必担心,在这里,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

于我而言,高一高二的实践活动、集体活动是那三年里最浓墨重彩的几笔,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高三。不可否认,这是最近的一段回忆,更重要的是高三的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保送,放弃了高考。

郑外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这是很多郑外学子的直接感受。她在你高一入学时为你提供了不同模式班级的选择,随后而来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选拔、中科大、高三保送……是的,她想用实践告诉你选择的重要性。因为迈入高中后,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会决定你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式,你会彷徨,会迷茫,会暴躁,会失落,会喜悦,会后悔,这些情绪不可避免,最好不要尝试躲避,只有当自己真正面对过这些情绪,也许才会长大,才会慢慢学会选择。

学习很重要,而我想提醒的是你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出来看看天,走走路,跑跑步,打打球,这世界很美好。雾霾是暂时的,蓝天一直在等你抬头。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也不要焦虑,因为这些对你并无益处。有兴趣可以去参加心晴社的一些减压活动,找心理老师聊一聊。不要总是一个人,有时候一个人很好,但我们还需要朋友陪伴。多去尝试那些中学生的学术上或是思想上的一些全国性的活动,和更多的人交流会扩展你的朋友圈和知识面。

选择固然重要,但不要过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人生路还很长,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中考之后的放松,高考之后的放肆,我们都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但何必去纠结那些呢?你的人生并不由高考成绩单上的数字决定,没有人能真正限制你的可能性,除了你自己。

今年我们走了,没事,明年还会回来。

第三章学会仰望和务实

作者:冯雨菡(保送复旦大学)

像是走过一条漫长无比的隧道,在郑外的三年里,我一直在渴望着远方那一点微芒跃入眼帘时的惊喜,于我而言,它是希望,是方向,也是考验,是等待。

在这里,有永远贴满各种活动宣传的海报,有永远忙碌的篮球场和主干道,也有只能听到书页声的自习室;在这里,有西装革履、口若悬河的郑外人,有驰骋赛场、挥汗如雨的郑外人,也有埋首书山、勤勉苦读的郑外人。

在这里,我是最最普通的一份子,唯有勇敢追求和理性选择,才能不断前行。在如山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中,我选择了坚持每周四在六楼小教室的文学写作先修课上读一些文字;在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的高三,我选择了提前接受考验,走上保送的道路。

郑外永远给她的学子以机遇和挑战,而我们则报之以追求和选择。我在这里逐渐认识自己,逐渐懂得自己所渴望的存在方式,所以我有妥协,也有坚持;有平凡,也有不凡。

郑外是一个允许人做梦的地方,也是一个帮助人实现梦的地方,在这里的日子,我学会了仰望,也学会了务实。一年一度的情系母校活动让我接触到数不胜数的学长学姐,他们优秀而谦逊,热心而坦诚,他们带我们去到更大的世界,让我们勇敢做梦,少走弯路。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路标,也找到了动力和方向,在青春的岁月里少了一些迷茫,多了一些坚定。我看过早上六点的郑外,也看过凌晨一点的郑外,那里的每一簇灯火都是一个梦想,每一簇灯火背后都是为梦想拼搏着的青春,这就是郑外的美——有高蹈,亦有平实;有星辰璀璨,亦有古木生根。

在郑外的那些日子,如同马尔克斯笔下那片《逝去时光的海洋》,时进时退,却又亘古不变,当清风吹起,还会送来一缕淡淡的玫瑰香。

第四章有所准备才会给你指引

作者:张奕晨(保送清华大学)

回望高中三年,庆幸的还在于自己果断取舍后的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文理分科时选择了并不明显擅长的理科。一直以来,我的文科比较突出,而选择理科则就是为了弥补文理科间的不平衡。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心中所想的始终是如何更接近我的终极目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这意味着必须文理兼长。高中又是打好理科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我大胆选择了理科。

第二个,是保送志愿上的“清华”两字。没有足够把握,可也清楚的知道,接近梦想的机会不多,决不能让自己将就。纠结许久,重要的想法却都是在一瞬间成熟起来的。1个月的努力刷题,面试突击每每到深夜,临考前一晚只有3小时睡眠……有了这一切,加之平时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似乎后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每一步的选择都至关重要。只有平时有所准备,关键时刻心才会给你指引。郑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尽可能多尝试,勇于迈出自己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发展上的第一步,才能在机会到来时判断它,抓住它。或许,人生本就应该是一场华丽的逆袭。

这是郑外在我身上的烙印,也是最美妙的馈赠:即思考的能力。潜移默化中,郑外已塑造了我和我的道路。未来还漫长,已完成的已属过去,未来的“天心月圆”仍要自己去撷取。惟愿郑外,这承载了我3年岁月的园子中的每个人都有抵达心中彼岸的愿望和能力。

第五章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作者:李文欣(保送复旦大学)

其实在我决定保送报复旦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惋惜,因为我的数学和物理很好,他们觉得我应该留下来高考去冲清北。

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的成长历程和天赋与热情所在。只有我自己明白,其实高一的时候,我的数学和理科都很平平,却是语文非常拔尖,同时我非常喜欢文学。但经历了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的打击之后,我开始发了疯的专攻数学和理科,因为要提升我的总成绩必须靠它们。一直到高二期末,语文和英语这两科我基本上是不碰的,因为这两科的成绩一直都不错,而且在我疯狂的刷题中,去学语文和英语简直就是放松自己。那真的是我有史以来最努力的一段时光,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的时间都在刷题,据寝室同学说,连梦话都是“把X代进去”……我的确在逼自己。但这样的努力真的有回报,我把自己的年级排名从二百多名、一百多名、四五十名、二三十名、十几名、第三名一路提了上去。

这个时候的我参加保送,好像看起来非常不适合。

可我不想因为路途久了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我想这也是郑外的岁月中我学会的几样东西:努力、选择与取舍。我不后悔当初那么拼的学数学和理科,尽管现在看来也许不那么必要;我也不后悔选择复旦学语言,因为我不想辜负自己的一片热爱。

哈佛红之下,我有过成就,有过遗憾,不管是哪一个都在塑造着我的品格。我没有选择那条他们所说的“康庄大道”,可对我来说,这条小路开满鲜花。我在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四大名著之二:《艰辛与心态》

内容提要:在外界看来,保送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经历过的学生才明白其中的艰辛和不易。首先,校内选拔非常严苛,只有通过了校内选拔,才能拿到保送的“门票”。其次,各高校的保送生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涉及题型丰富,涵盖知识广泛,难度和宽度都很大;面试更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挑战。只有具备扎实的学业修养、宽广的知识面、缜密严谨的思维、良好的表达能力、强烈的自信心的学生才可能过关。

第一章一个月有规律的辛苦

作者:李子硕(保送北京大学)

还记得保送考试前每天规律的生活:早上早早起床进班复习巩固已背过的六级,早读大声朗读英语文章或是语文文言文以培养语感;课堂上在已经掌握老师授课内容的情况下大胆按自己制定的练习计划刷题;中午留班学习到半点,一般是一套语文试卷,之后和一同留班的同学有说有笑地走进食堂;午休期间坚持写完语文卷子并进行对改总结;下午自习课高效完成作业,之后做数学小题狂练、英语江苏卷。晚自习继续练习(一般是理化生三科),总结知识点,制定第二天的计划。熄灯后躺在床上静静听会儿音乐或是广播,与室友调侃几句,结束一天。

这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是高三最让保送党记忆犹新的一段时光。保送的极高不确定性和捉摸不透的出题套路让我不敢有丝毫怠慢。英语六级专四专八托福层层进阶,文言文白话文文学常识拼命读背,圆锥曲线函数导数仍是天天见面。模拟面试,从国际形势到社会热点,从文学经典到专业知识,亦从自我介绍到课余生活。努力克服紧张情绪,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尽力做到思想深度与语言条理兼具。而备考时周围清北保送同侪们的努力与认真也在随时洗刷自己身上的浮躁与不安。

年初进京赶考。与对素养要求极高的语文试题、堪比自招的数学试题以及阅读量激增的英语试题缠斗三个小时。之后,三场面试。我心情平静。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有了在燕园以考生身份转一圈的机会,也无愧这一个月的辛苦准备了。

第二章准备北大保送时才知道我不是最努力的

作者:宋翔宇(保送北京大学)

我在物理竞赛班。不甚优秀的竞赛和对外语的热爱让我转向了从初中就开始感兴趣的外语保送。面对着班里北大清华降一本以及竞赛保送的大神,我只有一个人默默的努力。

大课间放弃了最喜欢的篮球,每天雷打不动的在阅览室刷着江苏卷和专四;从高三上学期开始每天早上4:30起床,看着4:30的郑外,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梦想拼搏;有一段时间每天语数外三套卷刷到天昏地暗,以至于有一次半夜从床上坐起来开始穿衣服,表上显示的是一点半……成功从来都不容易,付出永远都不可缺少。在时间积累的同时效率也至关重要。

当我们北大清华保送生在一间教室一起学习时,我才知道我不是最努力的,好几个清华的貌似没有下课的概念,永远都在伏案奋笔。

我在英语自我介绍中写过这样一句话:JustasKobeBryantseestheLosAngelesat4:00a.m.IhaveseentheZZFLSat4:30a.m.Therearealwaysotherpeoplewhoworkharderthanme,sohowcouldInotbeconscientiousallthetime.

要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第三章心理素质的考验

作者:刘可馨(保送北京大学)

准备保送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紧张而忙碌,看着一大摞的单词书、练习题在桌角越堆越高,而考试倒计时上的数字却越来越小,保送与其说是对知识与能力的考验,我更觉得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一直只是听说郑外卧虎藏龙,有很多不显山不露水的大神,而当真正和他们聚在一起复习、练习面试的时候,感觉和他们的差距简直可以用光年计算:有人各种省级竞赛证书信手拈来,有人讲英语如同母语般流利自然,有人轻轻松松摘来一段中外文化……面对他们,说完全没有胆怯和气馁是绝对不可能的,刚开始甚至还会觉得自己能入围都是个奇迹。所以我用了一段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想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潜能,在压力之下能爆发多少,而且保送本就是一次收获远大于风险的投资,即使失败了也还有高考。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得以无所顾虑的投入到疯狂的准备中。

在北大参加面试时,对心态的要求就更严苛了。一方面要有自信,幸运的是,我是郑外人,“郑外”这两个字本身就能给予我很大的自信。候场时,有位学姐一听说我是郑外的,便说:“郑外那么厉害,你还用担心什么?”另一方面也要轻松,我自知不是一个文采出众的人,与其故弄玄虚生拉硬套,我更愿意选择幽默之路,甚至在候场时还看了几篇笑话来放松自我,效果却出奇得好,竟逗笑了综合面试的一大半评委老师。

准备保送的这一个月可能是我高中三年最拼命的日子,良好的心态是支持我走过来的最重要因素。我觉得在人生中,心态也至关重要,我们总是难以做到完美,而一个好的心态则往往能帮助我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也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享受人生。

第四章坚定的目标让我风雨兼程

作者:李尚哲(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

保送生报志愿时难以抉择,也许我还有上复旦厦大的机会,但是想到自己对外语的痴迷,上外绝对是不二之选。

既然有了目标,便只顾风雨兼程。在志愿表上填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瞬间开始,我就明白我已经不是普通的高中生了,我将要面对的是全国外语类保送生们的比拼。

于是,厚厚的单词书,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阅读完型词汇作文教材,铺天盖地的成语古文名言等等基础知识书……我为保送生考试准备的每天,都是在它们的陪伴下度过的。早上来到自习室,坐在离门口最近最冷的位子强迫自己大声读背那些稀奇古怪的六级和专四单词,单词书上表示没记住的星号让我心烦意乱而又无可奈何;上午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和巨长的英语文章死磕,读完后查词满纸都是红笔留下的印记;中午回寝室看成语词典,经常看着看着就不知神游到哪里去了,然后猛地惊醒狠掐自己一把继续看书;下午顶着倦意在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上勾画重点,在京沪高考卷上写下自己的笔迹;晚饭后和伙伴在空无一人的走廊进行英语对话;晚自习时看着密密麻麻的单词辨析和口语指导以及作文模板直到熟悉的下课铃声响起……这样的日子很辛苦很枯燥,但又是那么重要和珍贵。

对之前没有对自己抱任何参与保送心理准备的我来说,所有的未来都押在这一个多月来给自己争取来的筹码上。所以,我反感过赌气过甚至动怒过,但从未彷徨过止步过甚至放慢脚步过。也许正是这份坚持与信念,让我在上外考场上能够沉着应对不急不躁,灵活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展现自己的风采,最终榜上有名,实现夙愿。

第五章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

作者:尚瑞欣(保送武汉大学)

本是与数理化热恋,却接到了小语种的橄榄枝。有人说保送是通往大学的捷径,除小语种,还有第二外语、双学位这些诱人的前景,比如,你可以成为一个会说英法两国语言的经济家。对于我这样一个纯正的理科生,起初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考武大,想着这总比高考简单吧!

可是当我开始准备保送时,一切都变得不简单了,终南捷径变成了海市蜃楼。

从早上6点起床抱着一本专四词汇开始,到晚上12点念着口语话题睡去,做题、查词、做题、查词、再做题、再查词,无限循环。琢磨着从句套从句、再加几个非谓语、又隐含虚拟语气,然后圈套设在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的语法题,艰难阅读着晦涩难懂且一篇更比六篇长的科普文,时而还翻译老庄孔孟。一天到晚学英语的我,开始羡慕在教室上数学、物理课的同学,多想听一节语文老师的古诗鉴赏课,和朋友调侃生物、化学课上的趣事。

临近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口语话题拓不开思路,磕磕巴巴。单词背了忘,忘了背。力不从心。敏感脆弱的心,灌了一大碗鸡汤,才找到了方向,父母的细心照料,老师的关怀,学长学姐的经验传送,同学的鼓励,让我在强压下挺直身板,迈向武大。

成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就像保送与高考,只是时间早晚罢了,该经历的都会经历,只是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四大名著之三:《素养与能力》

内容提要:可能很多人认为保送并不难,成绩好就行了,实际上,通过了校内选拔后,各高校的保送生选拔更为严苛,除了难度和宽度都很大的笔试,更有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面试。综合素质怎么培养?郑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第一章体验失败的滋味和经历

作者:李子硕(保送北京大学)

我与郑外这片散发优秀气息的园子“结缘”于洋溢足球氛围的2014。

高一高二的我,更多的被这座园子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曾西装革履,在大神云集的模联场上竭力争取一席之地;曾努力克制紧张的情绪,坐在广播站麦克风前一本正经的“装”成新闻主播;也曾在大考前顶着压力准备活动资料,或是在刚被考试打击后马不停蹄的投入校内羽毛球赛的筹备工作……诚然体验过失败的滋味,也得到过不少大神的“碾压大礼”,于是高二后半段的生活,渐渐变得纯粹简单。

很多郑外人都在努力追求人生舞台上的波澜壮阔,而令自己牵肠挂肚的高中生活在经历一番剥茧抽丝后也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章节。

突然想起以前曾与同学调侃,觉得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像是阿米尔(注:《追风筝的人》的男主角),都在竭尽全力追寻心中名叫“梦想”而不是“救赎”的风筝。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脚踏着名叫“郑外”的土地,这片土地是我们追逐风筝之路最有力的支撑者。有了她的支持,相信每个郑外学子都能追到那只梦想的风筝。

第二章最接近心灵的社团

作者:刘可馨(保送北京大学)

在这个哈佛红的园子里,我最不舍的就是领导力社团——这里是我最有归属感的地方。

最初我对它的定义是——最接地气的社团,加入它就意味着你要厚着脸皮走遍大街小巷,准备迎接各种质疑与白眼,用自己微弱的力量领导起社会的正能量。

两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名为“来自星星的礼物”的玩具回收项目,希望那些在角落里落满灰尘的旧玩具能够重新散发出光芒,像星星一样点亮我们的爱心和福利院孩子们的童年。刚开始,一切顺利得不可思议,做社会调查、福利院调查、甚至一次回收到了一百多件旧玩具,整个团队的激情都要膨胀爆炸了——原来做项目这么简单,怎么用得了一年?谁知突然一盆冷水浇了下来——我们找不到愿意低价帮我们清洗玩具的干洗店。我记得有个周末,我们三个小伙伴中午一下课就乘公交从高新区跑到管城区,在三十多度的炎热天气里,在金水区管城区之间辗转了好多趟,询问了十几家干洗店。作为三个外地生,途中我们“成功”的坐过了站、迷了路,最后竟然没有一家干洗店愿意帮助我们清洗玩具,甚至有一家店员直接拿出一块钱把我们打发走——把我们当乞丐了。那种绝望一点一点抽干了我们的力气。后来虽然成功找到了爱心干洗店,但那次经历真的永生难忘。人生中的挫折算得了什么?我们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人的鄙夷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照样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何苦为这点小事烦忧?

渐渐地,我觉得领导力成了最接近心灵的社团,在一次次试炼中武装着我的内心,不再因失误而退缩,在面试中也能抛去内敛加一份幽默,去迎接新的冒险。

第四章学术与人格的塑造和成长

作者:谢松桥(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

郑外于我,于我之学术及人格塑造,都影响颇深。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起吧。郑外这片哈佛红的海洋,让我再一次,甚至无数次地认同,环境对于一个学生,一个人的塑造是多么的重要。就拿郑外的招牌之一英语学习来说,“弥漫”的外语氛围(特色的教材、小班高效的教学、高频率的外语文化活动等)让在校同学普遍不被高考难度所局限,自主的学习探索更深层的知识,这也为后期的保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郑外这个学术氛围浓厚、学风淳朴的环境让我与外界的喧嚣杂乱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隔绝,让我一直,抛开杂念,全身心投入,习惯性的把优秀作为自己一个理所当然去追求的目标。

大环境之下,想要进步,自主的积累积淀同样不可或缺。因为知道有保送和自招的机会,我周围的好多同学,在刚刚上高二,甚至有些从高一入学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做英语、文史哲、时政方面的积累。要知道,英语笔试时的10000词汇,面试时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可不是几日之谈。在郑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自己的库存与容量。还记得高一和王校长的一次无意中的对话,他问我对高一的两位年轻老师(历史林聪老师和地理董英豪老师)的印象如何。我说,很能讲,很会讲。他笑了笑说,那是肯定的,他们读书非常多,积淀深厚。

在这个本就高效的环境中积累积淀,郑外带给我的最终是成长。有能力上的成长——高一各式各样的活动,又是主持又是模联,丰富了经验,锻炼了思维与口才,让我在学习之外找到了自己别样的价值。有心灵上的成长——说实话,我不是个乖孩子。我将一份稚嫩的感情带入了高中。但我想说,正是郑外,才让这份感情的稚嫩不显得过于片面——感情上的清淡如水,思想学术上的互相灌溉贯穿始终,无论如何,不卑不亢。

最后,我想说,郑外,还是一个浪漫的校园。有形形色色的学生与老师各司其职,又有往往让你意想不到的美:化学包军老师闲暇时间听文史练书法,地理董英豪老师帮学生答化学疑解数学惑,以及各路竞赛大神连夺奖牌屡创佳绩,都让我感受到了知识和文化的力量。有夜晚灯火通明的教室,有保送前自习室门前的英伦之音,又有各种活动时报告厅内律动的旋律,体育场上挥洒的汗水……如此种种,贯穿三年,贯穿思与悟,潜移默化中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章活动比考试多

作者:王槐雨(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郑外学到的知识不只来自课本。郑外的活动比考试多,一技之长总有用武之地。

我为英文版的校刊撰过稿,为公益活动的宣传曲填过词,为学校承办的全国高中生辩论赛当志愿者扔过硬币。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五月赴衡水参加模拟联合国会议的那个清晨,我在火车上醒来,一抹金色的霞光登时映入眼帘。三天的会期,互相切磋的同时才发现,原来郑外同衡水中学的学术和活动交往很频繁,很多人早已是老朋友了,这也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步入高三,距离保送生考试只有两个月时间,同时还要应付体育会考、一模考试。我的英语口语一直很差,为了弥补,每天下午的一个小时大课间又献给了口语练习。在书山题海、永无止境的重复中,有时我会抬起头,看看书立上的两个书签——一个印着郑外的校徽,另一个则印着北外的校徽,它们是在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商赛上买到的。它们随着书页的翻动而渐渐向后平移,我做过的卷子、记满的本子也越来越多。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将以怎样的心情面对?我不得而知,但那将是三年沉淀的最终喷发,无论结局如何,这是我为母校交上的最后一份答卷。

四大名著之四:《温情与感恩》

内容提要:这些提前半年拿到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孩子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但除了优异的成绩,郑外和郑外的老师、同学留给他们的温暖和陪伴,将伴随他们一生。无论将来身处何方,想起母校、老师、同学给他们留下的点点滴滴温暖回忆,和作为郑外人的荣耀,他们都会心中一暖、微微一笑吧?

第一章难忘的12月13号

作者:鲁栩杋(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准备保送的时候,由于要学习自招数学,觉得困难重重,看到竞赛班的同学轻松处理掉我苦恼很久的题目,心里总会有恐惧袭来,担心自己会被刷下来。在那时才知道保送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也会有荆棘,陷阱,有野兽。

12月13号,我清楚的记得这个日期,就是这天,我醒悟过来:结局未定,为何自己给自己安一个失败者的帽子?也突然想起以前的我是多么坚韧、多么积极,以前能做到,现在为什么不能呢?很庆幸我以前所未有的高昂状态坚持了下去,守得云开见月明。保送经历让我更相信自己,更勇敢的去面对生活。

因为这天前后,我与老师们交流了很多。每一次深入交流都感触颇深,心态慢慢调整,方向逐渐清晰。很庆幸,因为尽管路途艰辛,却始终有耐心的老师在引导着我。老师,不光是学业上的老师,更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用亲身经历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是无价之宝。曾经问过一位老师,高中老师那么累,为何还要这样选择?他说:“尽管很累,但能在学生可能要走上弯路时,拉一把,很幸福,这可能改变他们一生的轨迹。”

因为这天前后,我对郑外校友们的甘于奉献、热心帮助深受震撼。保送的整个阶段,相信每位同学都接受过来自学长学姐的帮助,不在于大小,关键是帮得及时,犹如雪中送炭。曾经问过一个帮助我很多的学长,为何愿意帮助我这么多,他非常平静的告诉我,因为我就是当年的他,他希望把这份属于郑外人的温情传递下去。会的,我也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也希望郑外人的这份温情能永远传递。

第二章数学146分的由来

作者:魏子淳(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概从高一看过张焕森学长的经验以后,便憧憬高二文理分科后能师从薛松森老师,幸运的是竟然如愿。开学第一周周末我有一道不会的题,于是跑去问森森老师:“老师,我高一是特别差特别差的那种学生,不知道高二还能不能补救回来。”薛老师云淡风轻的一笑,说:“我教过的学生多了,去年那个高考150分的课代表,高一的基础就很薄弱。我相信高考你也能考150分,你相信吗?”

那一刻,我相信: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敢拼,梦想便不再遥不可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二开始,薛老师的课没有一节我不是瞪大眼睛挺直身子心无旁骛心如止水的听的。我可以很骄傲的说,薛老师总结的每一句做题技巧,几乎连他作圆锥曲线方程的计算步骤我都一字不差、一句不落的记在笔记本上。周测以前拿出来看一遍,月考期中拿出来做一遍,到了期末几乎可以合上本子背一遍。

在这里真的想感激每一位费尽心机出卷子的老师,感激坚持每周风雨无阻进行周周测的校领导,感激能把知识整合得如此清晰细致的薛老师,没有你,没有你们,恐怕几个月后我将会在某二本院校过我的颓废求学人生。

高二下学期,迎来了人生转折。班主任瞧着我数学学得吭哧吭哧不见起色,就给我换了个玉树临风清新俊逸的同桌。人长的帅不说,数学学得真是一等一的好。从数学竞赛班下到文科班,几乎每次考试都以145分秒杀我们这群渣渣。不仅修完北大历史先修课,并且在清华夏令营获得教授青睐收到冬令营邀请函,当然,这是后话。当时心想,终于可以近距离“窥察”学霸的学习秘笈,还可以饱一饱眼福健康长寿。

但令人惊讶的是,所谓“学霸”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上课前预习步步高蓝本,完成步步高小本,不多写也不少写。于是,我也比葫芦画瓢,扔掉了在书店买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什么《必刷题》之类的书。果然,学习的巧劲就在于用最少的力发挥最大的功效,完成老师布置的题就已经足够应付大大小小的所有考试。

从容,潇洒,风流,水到渠成。146分也手到擒来。

原来,还是那句乔治·索罗斯的老话:“在正确的路上慢走,胜于在错误的路上飞奔。”有时候,身边一个正确的人,一个正确的行动,能帮助你绕过多少九曲回肠的远路。距离你最近的人,往往决定着你的幸福和成败。

第三章自由而无用

作者:程天一(保送复旦大学)

“自由而无用”,这是我身边郑外师友精神风貌的最佳注解。

在高中我有幸遇到了拥有迷之微笑的睿智的班主任,将他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归纳起来就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取向。

是啊!在郑外这一片哈佛红中,自由的灵魂们每一天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不拘于学,不困于情,而是默然寻找心底的那片宁静与满足。投身班级管理,为集体日益团结而欣慰;提出校园建议,为日常生活的一份改变而欣喜;走上演讲台,为愈发流畅的英文表达而兴奋;组织校园活动,为带给大家的干货而心满意足;快乐学竞赛,为解出的每一道难题而自豪……在郑外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角落,都活跃着这样宝贵的灵魂、自由的灵魂。他们留下的每一分行动、呵出的每一口气都最终汇集到了“郑外人”这三个字眼之中,也凝聚成为我记忆中无比宏伟的一道风景。

第四章有意无意间变得优秀

作者:张晋元(保送南京大学)

接到保送通过的消息,并没有“艰难苦恨终于忍过三年拼出成绩”的感慨,而是感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没错,郑外让优秀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不需要你废寝忘食度过传说中“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只吃一顿饭”的地狱般高中生活,不需要你牺牲兴趣爱好导致生活中只充斥着作业考试,不需要你舍弃与家人同学的欢笑变成一个独守书桌的封闭个体。

郑外,让所有遥不可及的远方顺其自然成为必定到达的彼岸,让所有不可抵达的高度顺其自然成为人生阶梯的方向,让所有难以望其项背的大神顺其自然成为每个人未来的模样。

只要你身在郑外,就会有意无意间变得优秀。

早操前的背书,午饭后寝室里的自习,课前三分钟的抓紧,晚睡前挤出几分钟的复习,都是被说烂了的,但促使你优秀的推动力远不只这些。中午放学后你留下值日,就会发现,原来为了避开食堂高峰而选择在教室多学一会儿的同学不止三五个,再一抬头,还会发现讲台上缠着老师提问题的同学竟排了两队;大课间你偶尔走进阅览室,才知道原来这里每天都坐满了埋首苦读的学生,安静自觉的氛围让你突然发觉此处正是你要找的自习好去处;周六中午因事未回家,才知道有同学每周六都留在学校一个下午完成作业,防止自己回家后效率低下……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被感染,并未觉得辛劳痛苦,却收获了优秀。

是郑外的魔力,抚平刻苦努力中夹带的汗、泪、伤、痛,让你轻松走完曾经都不敢想象的道路,并在日后回想时,记忆里都是微笑的样子。

第五章我们确实是那特别的20%

作者:朱聪慧(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我曾经有想过,如果真的是20%的人更加优秀,那么现在在这个所有人都这么努力的大环境之下,是不是慵懒一些,才会特别。

然后我发现,那些数学考了140痛哭流涕的人,他们很特别。那些早上四点半起床背单词的人,他们很特别。而即使是这剩余的80%像我一样正常学习的人,其实,也很特别。

在郑外这个大环境中,我们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郑外是一个优秀的平台,把所有的我们放在所有的人之中,我们确实是那20%。

分享一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句话:Havecourage,andbekind.

感谢郑外这样一个能够将我们变得更优秀的平台,这个能够让我们慢慢的清晰的意识到自己要往哪儿走的朋友。

(原标题:143名郑外学子保送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看他们共同续写的郑外“四大名著”)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