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天森康宝明珠口岸满州里|满洲里|建筑|满州里

网络整理 2017-08-22 最新信息

  它是一座小城,却磅礴大气;它是一座边城,却相连三国;它是一座古城,却充满朝气!这正是今天“一带一路”上的明珠、中国最大的陆运陆路口岸——满洲里的真实写照。

  满洲里,小巧而精致。城外芳草千里,城区街道光鲜。百年来,中俄蒙经济文化交融的印迹在这里随处可见,置身在这样的街道上,恍若置身于异域他乡,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满洲里这座小小的城池,带给你的是不一样的惊喜。

  满洲里被蒙古族人称作“霍勒津布拉格”,意为“旺盛的泉水”。古老的名字,给人的印象如同一幅斑斓的图画:草原深处,泉水清冽,牛羊悠闲,云朵低吟。这座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小城,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地理位置无比优越。满洲里这个名字来源于俄语“满洲里亚”, 1902年,远东铁路(俄罗斯到哈尔滨)修建,从这里开始进入满洲,因此得名满洲里。从此,满洲里成为亚欧交往的重要商埠,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直到今天,满洲里仍然是俄罗斯乃至东欧地区和东亚各国陆路交通最重要的咽喉。这里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北疆明珠”的美誉。

  夏天的满洲里,给人一种很有朝气、充满生机的感觉:广袤的草原深处,绿瓦红墙之间,一座美丽的城市赫然矗立,到处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楼宇,到处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别样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行走在街道上,举目是景,移步皆画。谢拉菲姆教堂、满洲里博物馆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彩色立体雕塑”美誉的“木刻楞”等一大批俄式建筑,还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一幢幢闪耀着历史和艺术的光辉。城区内“五纵七横”12条街道,两侧楼房仿佛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图画作品,与整座城市一同演绎着独特的文化风情。建筑是凝固的乐章。此时,倘若用“城市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字样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初到满洲里,第一印象这是一座干净整齐、充满异国情调的小城。漫步满洲里,你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心中升腾: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群在大街上漫步,挂着各国牌子的车辆在马路上往来穿梭。大街上的牌匾大都刻有中、俄、蒙古三种文字,要是没有汉字,你还以为是到了外国呢。

  距满洲里市区约20公里处,一座巍峨的国门庄严肃穆地屹立在中俄41号界碑交界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和鲜艳的国徽,雕刻在国门正面,五星红旗在国门上空迎风飘扬。三条并行的国际铁轨从国门下穿过,无限延伸向不远处俄罗斯的国门。在国门前方铁路边上的火车头广场,有一个火车头,据记载是1940年日制蒸汽机头,毛泽东大大在1949年赴苏联莫斯科途经满洲里时,乘坐的火车就是在这辆火车头的牵引下驶出国门的。俄罗斯套娃广场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集中体现了满洲里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的独特地缘优势,决定了满洲里这座城市所特有的中西文化交融之美。也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独特文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满洲里魅力。

  夜色中的满州里,并没有像别的城市那样无序的喧嚣,也没有闹市的“浮尘”,更像是“云自无心水自闲”。可以洗尘,亦可以洗心。游人们品尝着正宗的俄式大餐,欣赏着充满俄罗斯氛围和情调的歌舞,在蒙古包内尽享手扒羊肉,听悠扬的马头琴和蒙古长调……那景,美不胜收,回味无穷;那人,意味深长,妙不可言;那情,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此情此景,让人依依不舍。满洲里的美,美得自然。

  三国民俗绚丽多彩,三国风情各具特色,满洲里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厚重独特,是额尔古纳河源头和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一颗明珠。 美丽的满州里犹如从烟波浩淼的呼伦湖上起飞的天鹅,展翅翱翔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这座经历百年风雨洗礼的口岸城市,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焕发出恒久的魅力。

Tags:满洲里   建筑   满州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