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距今一千八百三十一年前,在古南阳郡涅水北岸一个叫涅阳的大村镇里,张家诞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全族百余口都来祝贺。大家看到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十分可爱,人人赞不绝口。几个族中长辈连声催着孩子的父亲说:“孩子这么伶俐,可得起个好名字啊!”当父亲的低头略一沉思马上抬起头来,微笑着说道:“我看就取一个单名‘玑’,父老以为如何?”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同族弟弟张伯祖轻拍双手,口中低低念着:“张玑,掌玑。”突然高声称赞道:“好个张玑,真是咱们张家掌上的珠子啊!”大家听他一嚷,先是一愣,立即明白过来:“玑不就是珠子吗?好名字!”愉快的人们纷纷端起桌上的酒杯,为这个可爱的孩子,为孩子这个好听的名字,满满地干了一杯。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中外皆知,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大医学家张玑,字仲景,生于公元15O年。
张仲景自幼立志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启蒙以后,他除了努力学习一般儿童应该学的课业外,还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读前人留下来的医学著作。当时南阳经常有瘟疫流行,每次瘟疫到来,都不知要夺去多少人的生命。轻者村村闻哭声、家家戴重孝;重则路断人稀,田园荒废。儿童时代的张玑心里常常想:“我要是个医生,能治好这些人的病该多好啊!”
张仲景的同族叔叔张伯祖是当时南阳一带的名医,经常四出给人治病。有一天,邻村一位农民得了伤寒病,来请张伯祖去看,正巧张仲景在叔父家里,于是张伯祖便带着仲景一起去给诊治,经过用药,患者很快好了。张仲景亲眼看到叔父这高超的医术,心里赞叹不已。他十分羡慕地问:“叔父的医道这么高明,是怎么学来的?”张伯祖听了,笑笑说:“我行医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经验可说,但是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医生,必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恍然大悟,于是拜张伯祖为师下功夫钻研医药,精究方术,决心做一个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践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好医生。
从此以后,张仲景每天除了在家钻研医书之外,一有机会,就跟着张伯祖外出治病,通过实践来验证从书本上学到的医学理论,加深对医药理论的理解,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晚上,虚心诚恳地请张伯祖 传授医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张仲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内经》、《难经》等书籍。平时,处处留心观察,搜集了许多民间治病的验方。张伯祖看张仲景这样勤奋好学,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便把自己所有本事都传授给他。
十几岁的张仲景拜张伯祖为师,勤奋钻研医术决心为民除疾的事,很快在南阳郡传开了。一天,仲景去拜访同郡一位当时在朝中名人何颙,何颙和他交谈以后,发现他的志向十分坚定,非常饮佩地对张仲景说:“你这样热爱医学,又这样聪明而勤奋,将来长大后不论做官还是写诗词文章都不一定能有多大成就。但是,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好医生。”仲景听了笑着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经过几年刻苦钻研,医术提高很快,在全郡都出了名。找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从不摆架子,最反对“竟逐荣势,企踵权豪”。不管贫、富、贵 、贱,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找他治病,他都立即前往,并且认真诊断。就连外出采药时遇到病人,他也主动给人家治病。有一年夏天,张仲景到桐柏山区采药,路过山脚下一个村子时,听到阵阵哭声,一打听,原来这个村子里正闹瘟疫,还死了不少人。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偏偏得了时疫,病得不省人事。老两口束手无策,哭得成了泪人。邻居们都来探望,看到孩子病成了这样,不住地陪着叹气。只听有的说:“好一个后生,怕是没指望了。”又一个人说:“要是南阳那个张仲景来咱这里,孩子就有救了。”张仲景听了,便豪不犹豫地走进屋对老两口说:“老人家,不要哭,我来给弟弟治病,好么?”老两口见走进来一位眉目清秀、仪表端正的青年人 ,便马上起身让座。张仲景给病人摸了脉,又摸摸肚子,深思了片刻,对老人说:“老人家,你儿子得的是伤寒症。因耽误了,表病已入内,热积肠胃便闭,吃点凉药,通通大便把病邪泻出去就好了。”老两口听了连声说:“先生说的对,说的对!”张仲景给病人开了药方。经过两天精心治疗,病人很快就好了。村里人听说来了好医生,纷纷前来找他治病。张仲景便在村子里往下来,很快把村子的病人都治好了。等他走后,村子里的人们才知道他便是张仲景,个个赞不绝口:“真是个好医生啊”
张仲景行医故事之分清主次,对症下药张仲景有一次,他给一个害伤寒的病人治病。到病人家里后,他先听病人家属介绍说,病人八年前因出疹子没有忌酒肉,结果落了个拉肚子的病,一直拉了八年,现在又得了伤寒,刚得病时,只喊头痛,现在已经七天了,七天来夜不能眠,经常说胡话。拉肚子比过去更严重了 ,简直象是流水一样。张仲景先抚了病人的脉,发现脉洪大而浮,观病人满面发赤,烦躁口渴,舌生黑苔。于是开了个竹叶石膏汤的方,单是石膏,一剂药就开了一两。病人吃了后病仍不见轻,于是他又把石膏增为二两。病人的家属一看药方,耽心地问:“这不会对病人有妨碍吗?”张仲景耐心地对他们解释说:“伤寒是热邪在作难,这是从外部传染进去的急病,不马上治就会立即丧命。而拉肚子已经八年,不是突然发作。治病应先抓主要的,下重药,然后再慢慢地治拉肚子这个老毛病。”病人家属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即按方给病人吃了一剂药。当天晚上病人就能安然入睡,而且不说胡话了。第二天又吃了一剂药,病就立即见轻,连吃了几剂,伤寒就止住了。但是照样拉肚子,于是仲景又开了脾肾双补丸方,外加黄连、干葛、升麻,按疴痢来治疗,不到一个月拉肚子的病也治住了。“八载沉疴,一旦若失。”
张仲景行医故事之候色验眉到了晚年,张仲景行医到了京师。这时他的医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能“察断人病初起于微末,掌握生死之转机”,人们都称赞他是“扁鹊再生”。有一天,他见到侍中王仲宣,这时王仲宣二十多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张仲景却断定说他有病,并且告诉他这种病四十岁时才能发作,症状是掉眉毛,眉毛掉完后半年就会死去。让他赶快服用“五石汤”。王仲宣听了这话,简直认为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相信,没有吃药。又过了三天,张仲景看了看他的脸色说:“你的气色根本不象吃过药的样子,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然而王仲宣仍然执迷不悟,不肯相信仲景的话。二十年后,果然王仲宣开始掉眉毛,又过了一百八十七天,就死去了。
张仲景尽管医术高明,远近闻名,但他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只要听到哪里有好医生或者有治病的好方子,总是不顾远近,不辞劳苦地赶去求教。他有一个好友叫宁远,在郡府里当书办。一天闲暇无事,到仲景家中下棋闲聊。谈兴正浓,张仲景忽然望着宁远脸上的气色,半晌不说话。宁远惊问其故,张仲景为他仔细诊了脉息,然后说:“你患了消渴之症,现在初发,不易觉察,三个月之后,头痛不眠,尿量增频,谓之上消;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谓之中消;一年之后,背发疽疮而死,谓之下消。现在幸亏发现的早,还可以治疗”。于是就为他开了一个药方,宁远从张仲景家中告辞出来,大笑不止,心中想道:“人人都说医生善于大惊小怪,故弄玄虚,想不到仲景也学会了这一套。我那里有什么消渴之症!我且不吃他的药,等将来无病时,来给他开个大玩笑。”便将药单扯碎,顺风撒掉了。三个月后,宁远虽然感到有些头痛失眠尿量增多,但他仍不在意。六个月后,病势来得厉害了,每日饥渴难挡,并且小便浓稠。宁远这才慌了手脚,急忙去拜望张仲景。仲景见状,长叹一声说:“病已进入中消,毒已入内,气血全消,非人力所能挽回了,还是早日准备后事吧!”宁远凄凄惶惶回到家中,心中好不愁闷,心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倒不入出门去游名山大川,乐得快活半年。况且听说茅山有一道士,医术通神,只是不肯轻易给人看病,我顺便去寻访了,或者可以得救。于是他就到郡府辞了职务,回家变卖了田产,独自往深山之中去了。一年之后,宁远回到郡府,前去拜见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宁远,不仅照样活着,而且气色极好,脉息平和,甚至还年轻了许多,不由大吃一惊,说:“宁远,你一定是遇到了神人了!”宁远把这一年中自己如何到茅山,如何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如何给自己治病,一五一十地给张仲景讲了个仔细。仲景听完感叹地说:“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我差的太远了!”说罢便焚香朝茅山拜了三拜,然后对家人说:“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决心到茅山去一趟,拜师学医。”就这样毅然离开了家乡。
张仲景深知,不失时机虚心求教众医,博采众方,集各家之长,融为一体,灵活掌握,是飞速提高医疗技术、造福于人的一条捷径。然而,当时一些中医,为了自己一家的利益,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甚至出现了“传媳不传女”的信条。自己的女儿尚且不传,更何况外人。由于医学知识和经验长期得不到交流,因而医疗水平提高很慢。张仲景对这种:“各承家传 ,始终守旧”的风气十分痛恶,他认为这样下去“难治大病”,自己总是想方设法来突破这种不良风气的束缚,尽量把更多的医疗经验继承过来。当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女。他整天发愁后继无人,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都缩着头,老先生的病谁也看不好,越来越重了。张仲景知道后,就直奔沈槐家来。他仔细察看了病情,知道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卵成蛋,外边涂上珠砂,叫病人一顿食用。沈槐一看这个药方,心里不觉好笑,他命令家人把那五谷杂粮同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亲戚们来看望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治病?笑话笑话!”朋友们来看望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能一顿吃五斤面?滑稽滑稽!”同行的郎中们来看望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都没听说过。哈哈!哈哈!”他一心只想着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在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了,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张仲景由于勤奋好学,学问出众,医术超群、造福乡梓,加之为人诚恳,不论贫贱,有求必应,因而南阳老少尊卑,对他都很钦佩、敬重,青年时期已经闻名于全郡。汉代选拔人才充任官吏无考试制度,朝延规定每年郡国首相可推举一个德、才兼备并且有声望的人称作孝廉,凭此资格可出任地方官,孝廉因为是推举的,所以后人也称为举人,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之而出任长沙太守,这时他才三十多岁。
在长沙任内,张仲景并没有因为每日繁杂的地方政务而冲淡和荒蔬对医学的爱好和研究。相反,他身为地方长官,从广泛的角度更清楚地看到了疾病对百姓的危害。一有机会,他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留心各种疾病,注意搜集民间方剂,闲暇时间,则召见地方名医,商讨医理,诚恳求教,以融汇各家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
公元一九五年(建安元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漫延流行,不到十年时间,仅张仲景自己家族二百多口人就病死了一百三四十口,单因害伤寒而死的就有九十多口,亲人的噩耗,使张仲景十分悲痛。“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他深知当时的医生大多数“不肯探求医经,推演新知,各承家传,始终守旧。问病状务在口舌敏捷,辩脉象按寸不按尺,按手不按足。草率处方,难治大病。”这样下去,不知还要有多少性命将会丧失在病魔手中。于是,他毅然辞去太守职务,不顾自己五十六岁的高龄,决心住址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参考一生收集的大量民间方剂,埋头刻苦著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就中医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以前中医学说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予以新的解释。系统地阐发了祖国医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原则。诊断方面,在辩明症状时,他分析是阴症还是阳症,由阴阳而辩证论治和理法方药原则,实际上成了以后中医的准绳,从而推动医学向科学化前进一步。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26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主人公的名字)
- 04-26张仲景的医圣之路(张仲景的故事有哪些)
- 04-26一个家庭,谨记这五句古训,自然家道昌盛(我家无难事国语版)
- 04-26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简明扼要讲述匈奴史(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04-26民间故事,高才知府(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
- 04-26阴丽华:历史上笫一个原配打败“小三”,一个女人的格局有多重要(阴丽华生了几个孩子)
- 04-26古代女子为何如此重视画眉?万千风情,尽在眉间(张敞画眉的意思)
- 04-26俗话:“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有何道理?(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什么意思)
- 04-26元朝在朝鲜设“征东行省”,但为何两次征服日本都失败了?(元代版图范围包括)
- 04-26沙特阿拉伯,你所不知道的冷门知识(斯兰教创始人诞生在哪里)
- 1000℃古稀老人暂停呼吸国际航班提前落地|老人|触摸春天哈尔滨
- 1000℃龙煤双鸭山煤矿事故有256人升井 17人被龙时代漫画困
- 1000℃护“杨”有“功”新技漫威之超级科学家术获“梁希奖”|新技术|梁希|林业
- 1000℃飒漫画105期飞达的哥绕行强拼 乘客可用微信投诉|飞达|乘客|违规
- 1000℃黑龙啕球封喷江召开机动车尾气治理集成技术交流会|黑龙江|机动车|尾气
- 1000℃耐克增长放缓裁员千人 看似风光危机开始显现|耐克|裁员|阿迪达斯_冰岛神狙是谁财经
- 1000℃美称中国056护卫假面骑士00018舰安装拖曳声呐 专门实施反潜战 |海军|护卫舰|直升机_军事
- 1000℃松原发生4.5级地震 长春等地均有震感|时事|松原|地震|长春|吉林|哈尔滨奇观宁暂辍|齐齐哈尔_视频
- 1000℃2018中俄"舞动松江"健康机器猫铁人兵团快乐舞创编总决赛举行|松江|总决赛|平房区
- 1000℃宏益杯国象棋协大师赛开幕 3小地鼠的花园0多万人次观看直播_棋牌_竞技风暴
- 04-26镇元子大仙那么厉害,到底是什么来历?(镇元子厉害还是观音厉害)
- 04-26周朝地图-中国古代周朝地图(西周地图五千年变迁)
- 04-26《甄嬛传》6大穿帮镜头,嬛嬛抽烟,纯元旧衣多人穿,太难发现(甄嬛传38集曹贵人)
- 04-26他是宋朝玩石大佬,金兵压境宋徽宗带他逃难,方腊做梦都想除此人(朱勔所衣锦袍徽宗)
- 04-26老版故事连环画欣赏《钟离春搜宫》(钟离春与孙膑结局)
- 04-26“须佐之男”强弱对比,宇智波斑无缘前三,神威须佐力压群雄(勇士与旅途须佐之男)
- 04-26(宋史连载054)“烛影斧声”的夜晚,究竟发生了什么?(烛影斧声)
- 04-26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资治通鉴》之周纪五(56)(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句式)
- 04-26央视连续播放的这5部年代剧,爱情狗血得让人不敢相信爱情(遥远的距离电视剧全集35 36集(大结局))
- 04-26西游记-佛学入门二十(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
- 标签列表
-
- 哈尔滨 (584)
- 历史 (411)
- 不完美妈妈 (211)
- 黑龙江 (179)
- 清朝 (175)
- 我在宫里做厨师 (165)
- 明朝 (162)
- 哈尔滨市 (152)
- 哈市 (147)
- 文化 (141)
- 唐朝 (130)
- 黑龙江省 (119)
- 经济 (113)
- 三国 (112)
- 政治 (111)
- 中国历史 (108)
- 曹操 (108)
- 旅游 (103)
- 日本 (102)
- 哈工大 (99)
- 刘备 (84)
- 龙江 (83)
- 朱元璋 (79)
- 高考 (79)
- 秦始皇 (77)
- 乾隆 (76)
- 诸葛亮 (75)
- 河南 (74)
- 中国 (74)
- 汉朝 (73)
- 大大 (73)
- 玉米 (72)
- 刘邦 (70)
- 康熙 (70)
- 宋朝 (70)
- 一直在身边 (68)
- 美好 (68)
- 大学 (65)
- 新疆 (65)
- 唐太宗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