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正文

二十四级干部对照表(24级干部级别排序)

网络整理 2024-02-25 考试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二十四级干部对照表这个问题,24级干部级别排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建国初的二十四级工资如何划分
  2. 二十**干部对照是什么
  3. 二十四个行政级别
  4. 怎么划分行政一级至二十四级

一、建国初的二十四级工资如何划分

1955年,随着一五计划的逐渐完成,以**为首的工作组开始制定工资方案,实行“四定”,即“定职、定级、定衔、定薪”。按照工作组的工资方案初稿,行政级别被划分成二十四级,这套行政级别划分方案基本上被承袭下来并大体上沿用至今,从最高的第一级级到最低的第二十四级。

最终的方案是:一级594元,二至五级依次为536、478、425、387元。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同时按照“血比汗值钱”的原则,同级别的**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

建国以来,我国工资制度实行了四次全国性额的工资**。

1952年到1955年,我国实行了第一次工资**。这一政策逐步将供给制为主的工资制度改为工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以“工资分”作为全国统一的工资计算单位,并统一规定了“工资分”所包含实物的品种和数量,同时,建立了新的工人和职员的工资等级制度。

1956年,我国实行了第二次工资**。**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工资分”,实行直接货币工资标准,进一步**工资等级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的职务升级工资制。

1985年,我国实行了第三次工资**。国家机关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工资四个组成部分。

1993年,我国实行了第四次工资**。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职级工资制,按工资不同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职级工资构成的主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特点不同,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包括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和工人的工资制度。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实行地区津贴制度和奖金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级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唯一能和**工资同一级别的人是谁?

二、二十**干部对照是什么

1、一、一级巡视员:十**至八级;

2、二、二级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3、三、一级调研员:十七级至十一级;

4、四、二级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5、五、**调研员:十九级至十**;

6、六、四级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7、七、一级主任科员: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8、八、二级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9、九、**主任科员:二十**至十七级;

10、十、四级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八级;

11、十一、一级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12、十二、二级科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13、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向基层倾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14、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工作,由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分级负责。**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组织实施的宏观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具体指导本辖区内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1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三、二十四个行政级别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部,省,**,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则为副厅级干部。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级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级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或者省委**兼任;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处但是必须要副厅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厅单位,如市宣传部、组织部、纪委、政法委等必须由市委**或者市委**兼任。

四、怎么划分行政一级至二十四级

1956年**明文规定军地级别对应关系: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部,省,**,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当时正部长级为行政4级,与大**正职平级。正省级是行政5级,与正**级平级。正军级定为行政7级。

**前**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分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62年前,这一阶段**与地方干部级别一一对应,即部委与大**同级,大**军衔是大将,部委级别上限是四级;**级是上将,省级上限是五级(省级分大省和小省)。

1956年**发文规定,**职级:大区正职、大区副职、**正职、**副职、准**职、正军职、付军职、准军职、正师职。地方对应级别:**(国家级)四级(正部级)五级(正省级)六、七级(小省正省级)八、九、十、十一级。

1956年**54号文规定:地方职务级别如下:部委级上限四级,下限八级;省级上限五级,下线九级;地级上限十级,下线十**。1957年**33号文规定,**师级以下与地方级别对照如下:正师级11级,副师级12级,准师级13级,正团级14级,副团级15级,准团级16级。

1962年为支援地方工作,**转业干部级别高套一级,即在1957年**33号文基础上向上套一级:正师级10级,副师级11级,准师级12级,以次类推。第二阶段1965年后**取消军衔制时中将以下,全部在1962年的基础上高套一级,也就是说这时的**级别比56年地方干部同级高套两级。

这才有了少将七、八级,大校九、十级。为缩小这一差距,1965年地方地厅以下干部大部分向上调一级,但十级以上不动,这才有新十级老十级之分。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准军级以上干部没有动级别,比**同级干部少两级。

**前行政级别的划分。1956年6月16日,**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的决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行政级别共分23级。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8级准**,7级副**,6级正**,5级准**军,4级副**军,

3级正**军,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设立的。一级工资700余元,**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需要说明的是**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一级。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

后来因为**只拿**工资,促使了一批如**、军委**、老帅们也拿**工资。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等。此干部级别自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

以后一直未变。**的概念:13级以上是为**,到**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人数减少,在**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文件传达到县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