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正文

应届硕士研究生招聘网,应届毕业大学生招聘网

网络整理 2024-01-16 考试

大家好,应届硕士研究生招聘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应届毕业大学生招聘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应届硕士研究生招聘网和应届毕业大学生招聘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大公司招聘时都比较重视本科学历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学位
  2. 应届的国内研究生工作待遇怎样到手年薪多少
  3. 应届毕业生**是学硕还专硕

一、...大公司招聘时都比较重视本科学历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学位

当前职场在招聘市场上,一直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单位越好,这种“歧视”现象就越严重。在一些知名外企、高薪民企、央企、优质国企和高层次的公务事业单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了,起步价都是“研究生”了。有些薪酬福利好的央企总部和科研单位,求职的“敲门砖”已经是“博士生”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重视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本科)和本科所学专业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优质单位高度重视第一学历和本科专业。

我们公司由于薪酬待遇比较高,每年招聘计划与报名人数比都高达1:300,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优秀人才如过江之鲫,严重供大于求,面试官的胃口被吊得很高。所以,为了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我们不得不在网申环节就启动了“网格筛”机制,主要分为三个筛选程序:

第一道程序:985的研究生学历,研究生专业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且是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内部,这是招聘的入门条件,即:最高学历是应届研究生毕业。

第二道程序:第一学历必须是985、211的重点本科,本科专业必须是国家重点学科,且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审查非常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学科的名字进行核对,比如说,你的专业是化学工程,而不是化学工艺,差一个字都不行。

第三道程序:研究生的学校要与本科生的学校都是985、211的,博士、硕士所学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的或高度相关的。

如果前三道程序过关,在面试环节,如果几位候选人条件一样,表现一样,面试官可能还要问你的高中学校,如果是全国、全省知名高中就更好了。这样的学生,内部叫作“血统纯正、**”。有人可能会喷,学历不代表能力,**不代表水平,为什么不给那些普通院校的学生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实话实说,优秀毕业生排队排满了**场,面试官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精力和成本,去给大专生、普校生证明的机会呢?难道从成千上百优秀毕业生筛选出来的苗子比那些大专生差吗?从高中到硕士一贯优秀的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还是那些普通院校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这不是“道义”题,这是概率题、数学题、选择题。单位花钱招人,人家有权优中选优,因为这是选择题。

【二】在大公司内部,对第一学历也是高度重视的。

就拿我们集团公司来说吧:每隔两三年就要核查一遍所有员工的档案,重点核查“三龄两历”(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其中,对学历核查更加严格,因为很多干部的研究生、博士学历都是在职取得的,有名无实,如果没有全日制考出来的,一般只算学位,不算学历。在干部选拔和人才使用上,注重第一学历(本科、大专、中专)的“含金量”,特别关注第一学历是重点本科的“含金量”。提拔干部,原则上不再提拔第一学历不是重点本科的员工了。

为什么呢?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尤其是那些特大型的央企、国企单位,人才队伍老化严重,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非常低,尤其是在中层管理人员队伍中,依然以六七十年代的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主体,重点本科毕业的占比不到20%。那么,从长远的队伍建设战略看,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员工抓起,进门的都必须是本科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部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

因为这些低学历的干部已经在较高职位上了,他们利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都获取了所谓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个别同志还获取了博士学位,甚至获取了“进站”博士后,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些硕士、博士学位的“水分”有多大!所以,大公司内部,重点审查第一学历,甚至只认本科学历和本科专业,其余的学位和专业都只是参考而已。

【三】大公司走专业化、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专业知识体系和理**底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是什么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智能时代、星际时代。与二十年前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大公司尤其是传统领域的大公司,依靠传统模式就能过得很好,现在呢?如果不转型升级,不走科技化、信息化的路子,随时就可能被时代淘汰。我们都知道,有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企业,突然在**之间“呼隆隆”就坍塌了。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前的企业靠经验就可以成长,所以,对能力和经验的依赖是比较强的,也是可行的。现在的时代,科技迭代越来越快,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障碍。现在的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攻坚啃硬的阶段,好解决的技术瓶颈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卡脖子的技术,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如何能攻克这些难题呢?

比如,我们集团公司以前的日子很好过,现在呢,举步维艰,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能源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信息化转型升级,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对普通人才的需求。什么意思?通用人才,在局部地区(如:大城市的大公司)已经供大于求,但是,高精尖的人才依然缺乏。

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要靠更厉害的高精尖人才来攻克,所以,大公司从源头上招聘那些本科是985毕业、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也是985名校、专业还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毕业生,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资深HR,实话实说,解决技术难题,对知识体系和理**底,还有智商水平是有要求的。如果你的知识不先进、理论不深厚、智商不超群,你能**的天花板吗?

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你学习外语,学了三十年,还是哑巴外语,因为你突破不了你的语言“天花板”。攻克复杂的、疑难的、顶尖的技术难题,不依靠前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超群的智商,能随随便便的突破吗?

综上,学历不代表能力,**不代表水平,这些金句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理性的职场人,我们一定要寻求大概率事件,重点本科学的是国家级学科专业、研究生学的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理**底都比较扎实,能够满足大公司解决更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也不否认,实践出真知,实战出业绩,普通院校、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当然可以在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出比名校生更大的业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各得其所。

二、应届的国内研究生工作待遇怎样到手年薪多少

应届的国内研究生工作待遇怎样?到手年薪多少?**,一起来看一下吧!

MACOS公布的工资数据显示,从2014年硕士生就业工资的实际起薪来看,主流中间区间的起薪为2000-4000元(25.7%)和4000-6000元(30.6%)。起薪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的比率为18.3%,8000元以上的比率为14.8%,起薪在10000元以上的比率为5.7%。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工资为4364元,硕士生的平均工资为6503元。二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工资为3692元,硕士生为5436元。那个他城市,本科生的平均工资为3162元,硕士生为4821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一线城市,研究生月平均工资超过本科生月平均工资2200元左右,而在二三线城市,研究生月平均工资超过本科生月平均工资1800元左右。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的岗位招聘需求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在金融行业,本科和硕士的起薪最高位都超过了万元,硕士毕业生的月薪最高位为17000元,大部分担任产品开发和行业研究类,3-5年后年薪有可能超过100万元。起薪在5000韩元以下的企业不到10%,月薪在5000韩元以下的企业大多是销售岗位,有高额的提成。房地产行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起薪最高,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土木工程师、工程师等技术岗位的工资略有不同,但差别不大,主要是8000~ 10000韩元,但工作强度很大。策划、管理岗位一般需要本科以上学历,上市、知名公司出的工资大多在5000元左右。

在大型IT行业,技术男程序员比较受欢迎。从事互联网运营、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的毕业生工资相当不低,面向**和销售的起薪不高,业绩好的收益也并不低。在汽车制造行业,本科毕业生多从事市长/市场、金融、人力资源等多个职能领域,也有从事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和供应链采购等工作。硕士毕业生是高科技研发的骨干。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工资范围在4000元到10000元之间,需要高学历背景的研发岗位可以获得最高工资。在快消行业,不同的快消公司几乎是**的10倍,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很强。招聘职位主要是销售和市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好的不多。知名速小企业看中的人才也是他行业企业眼中的清香,最近一些跨国企业纷纷延续中国裁员,暴露出该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三、应届毕业生**是学硕还专硕

给你贴一个很细的比较,学术和专硕(有咱们一般学生理解的那种专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你看完**这几条,你就明白了。望采纳

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一月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后可获硕士**书和**书。

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1.学历教育:一月考试,毕业后可获硕士**书和**书。(这个就和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一样了)

2.非学历教育:十月考试,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答辩,获得硕士**书,无**书。(这里指的是在职的研究生)

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指在职的研究生的条件),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我们学生平时说的专硕是和普通学术型的一起报名,一起考试的那种,应届的往届的都是,和在职研究生的要区分开来。

具体的报考条件上所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去看,一般有明确说明,一般学生当然全满足了。

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我们学生理解的那个专硕同样是统考,和学术的一起在一月份进行考试。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这里偏向于说在职)。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 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在职那种)和年初的“统考”(我们学生的理解的那种)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具体数据来自于中国**网,仅供参考)

普通硕士: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

专业硕士:半脱产,学制2-3年(这里偏向指在职的)。

具体的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学术和专硕,有两年、两年半、三年。具体以报考学校招生简章上显示的为主,具体学校具体分析了。

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或者商业**缓解学费的压力。

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偏向于说在职研究生)。

学费标准具体也以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注明的为准。

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在职)只授予**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我们学生理解的那种专硕也发双证的,和学术一样。

普通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

关于本次应届硕士研究生招聘网和应届毕业大学生招聘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