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9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以及2019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行测常识题有几个
行测的常识题一般第几个写 1.行测,常识题该考多少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0.6分,共计24分;
2、数量关系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3、判断推理部分,总共35个题目,图形推理每个题目0.5分,定义判断每个题目0.8分,类比推理每个题目0.5分,逻辑判断每个题目0.8分,共计23.5分;
4、常识部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共计12.5分;
5、资料分析部分,总共20个题目,每个题目1分,共计20分。
一、这九个部分最合理的做题顺序怎么排?(写序号就行)
答:首先我要明确的告诉你,做题的顺序每个人不一样,这是根据自己平时的基础和习惯而定的,所以我说的不能代表所有人,和你说说我个人的习惯吧,我的顺序是2,3,9,1,5,7,4,6,8
为什么我是这个顺序呢?因为我本人数学部门稍强一些,所以我喜欢先做数学部分,而这数学部分如果你算的话基本上能拿分的,并且你做完之后自己心里也会知道到底是做对了还是做错。资料分析是因为他也是算的,所以我放在前边了(占的分值相对来说比较大),因为考试120分钟140道题(各地不一样)所以时间比较紧,越快到时间越会紧张,越紧张计算就越会出错,并且在考试结束之前的5-10分钟,头脑会一片空白,呵呵。所以把能算的先放前边做,然后做言语,因为言语占的分值比较大。至于后边的定义啊,什么类比啊,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放在后边,像常识啊,做了也不一定对,就放最后,如果时间紧的话,还可以蒙。
二、发卷后开考前几分钟做哪种题型最合理?
答:开卷后开考前那5分钟最好做数字推理和数**算,一般这5分钟可以做7-8道题,如果你再现翻找后面的题做,那样是浪费时间的,并且从原则上来讲,考前那5分钟是不让答的,所以要偷偷的小动作先可前面的做。
三、常识判断是不是要放到最后做啊?
答:常识我一般是放在最后做的,因为常识部分就算做了也不知道对错,如果是法律部门还好些,但是各个省的省考考得很杂的,什么都有,人文啊,经济啊,乱七八糟的。所以留在最后,如果时间不够用,就蒙上。
3.大家来说说怎么做行测中的常识题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其解题技巧比较灵活,但首要一点是考生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老师建议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基础性的**、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具体的解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在这里,常识判断题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其实有些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去同存异法。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3)第一印象法。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比较法。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4.2020国家公**行测题型是如何分布的
不知不觉2019年各地的省考面试已经结束了很多小伙伴也成“公”上岸了。有些没有考上的小伙伴也注意收拾好心情,可以准备2020年国考了;当然2020年毕业的准备参加国考的,首先就得明白国考的题型与题量。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行测的考情。国考的行测与大部分省市的行测从考察的题型来说都一样,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五大部分。但是考察的题量都不大一样。**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
常识判断近几年考试都是放在了第一部分。共计20道题。主要测查考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辨别的基本能力。常识考察包括的**、经济、法律、科技、历史人文、地理、生活常识、生物医学等知识领域。可谓是无所不包。需要大家平时多积累。将其安排进每天的学习当中。
言语理解在整个试卷的第二个部分,共计40道题。在国考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言语理解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在题型上,言语理解大体上分为两种——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逻辑填空就是给你一段话,中间空出来几个空,让你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填进去。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培养语感,并且多记一些实词、虚词及成语。另一个部分称为片段阅读,包括主旨概括、细节题、语句排序等。阅读量比较大,因此需要考生在多做题的基础上,多阅读一些时评、文章报纸等。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知识储备。
数量关系在国考中的题量不一样。副省级的15道题,地市的10道题,当然,二者大部分的题目是一样的。国考的数量关系均以数**算的形式出现。数**算主要测查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数量关系需要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以及公式,并且题型众多。因此,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种题型,大部分考生把数量关系当做“拦路虎”,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考生复习要侧重具体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掌握。
判断推理在国考中的考察40道,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及类比推理各10道。判断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句和文字材料的认知和理解、比较、组合、演绎、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其中图形推理要掌握几个常见的规律;定义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例如排除法等;逻辑判断需要掌握具体的推理规则;类比推理则要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
资料分析主要类型有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图形类资料和综合类资料(主要是前面三种基本资料的组合)四种基本形式。综合考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分析、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年一般考察4篇材料,每篇材料配5到题目,共计20道题。需要考生具备阅读材料、查找数据、列式以及计算能力。因此考生要侧重于公式的记忆以及掌握一些计算方法。平时也可以多读一读各种各样的统计材料,培养自己抓住材料主干以及快速找数据的能力。
以上就是国考行测的题型以及题量,有志于考公的考生可以了解之后再做几套真题,以便于更深刻的认识。时光荏苒,及早备考,才能有备无患,高分上岸。
二、2019国考、省考易混高频成语解析 浮光掠影VS走马观花
通过对历年国考、省考笔试真题的分析,灵鹏教育笔试培训中心发现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两个易混成语,为选词填空中高频考点,多达9次,且为考生的易错点。
**跟着我一起进行辨析三步走,突破这个知识点:
第一步:释义
浮光掠影:水上的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比喻观察不细致或者印象不深刻。
走马观花: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第二步:辨析
走马观花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
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第三步:历年国考、省考、市考真题演练
新,还往往伴随着快。新业态的成长有时快到________、机会宝贵到稍纵即逝,好像逼着经营者不得不“多干快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新业态往往又更敏感、更脆弱、不确定性更大,更加容不得________、“蒙眼狂奔”。
A.一日千里,急功近利 B.突飞猛进,好大喜功
C.日新月异,浮光掠影 D.应接不暇,好高骛远
第一空,根据“快”“机会宝贵到稍纵即逝”可知,横线处词语应当表示快的意思。A项“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比喻进展极快;B项“突飞猛进”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均符合文意。C项“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变化,侧重强调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形容来人太多或事物繁杂,应付不过来,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更敏感、更脆弱、不确定性更大”“蒙眼狂奔”知,新业态发展不能过快、过急。A项“急功近利”表示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符合文意,且与“蒙眼狂奔”对应得当,当选。B项“好大喜功”表示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业态更新道理不变》
灵鹏教育笔试小贴士:这一题比较简单,浮光掠影虽然作为陪跑词,也应积累哦!
2.2017年江苏省《行测》真题(B+C类)
读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看大意,________地看故事消磨时间,一种细细品味,去________寻找文章的构思,寻找文外的寓意。这就是读书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目的。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读书方式都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 字斟句酌 B.囫囵吞枣字里行间
C.一目十行 全神贯注 D.漫不经心片言只语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入的成语对应前文“看大意”,表示不加思考、粗略的浏览,A项“走马观花”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B项“囫囵吞枣”指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符合文意。C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侧重速度,文段强调的“看大意”,侧重内容,与文意不相符,排除;D项“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强调做事的态度随便,与文意不相符,排除。
第二空,横线中所填入的成语对应后文“寻找文章的构思,寻找文外的寓意”,B项“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符合文意,当选。A项“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与“寻找”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读书与书架》
灵鹏教育小贴士:囫囵吞枣也是常考高频成语
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已不满足仅仅看灯会、逛庙会,从“________”到“身临其境”,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中国朋友一起聚会,体会春节时那浓浓的年味。A.浅尝辄止B.走马观花C.入境问俗 D.浮光掠影
横线处对应“身临其境”,根据后文“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与中国朋友一起聚会,体会春节时那浓浓的年味”可知,外国人对于中国年的理解由之前的“看灯会、逛庙会”这样肤浅的认识逐渐深入,有了更深的体会。故横线处应体现出流于表面、肤浅、不深入的意思。A项“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强调不深入钻研,通常用于做学问、搞研究,排除;C项“入境问俗”指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文段并无“外国人”寻问“中国的风俗习惯”之意,排除。对比B、D两项,B项“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根据文意可知,文段并非仅表示“外国人看灯会、逛庙会”时大致观察的动作,而更多强调的是外国人对中国年的理解不够深入、比较肤浅,故“浮光掠影”更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从“浮光掠影”到“原汁原味”——老外享受中国年韵味》
4.2015年四川省/山西省《行测》真题
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___剧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描淡写不知不觉** B.浮光掠影 潜移默化认同
C.意犹未尽耳濡目染实现 D.囫囵吞枣 天长日久模仿
第一空用以形容“短诗般的电影”,与之后的“翔实真切的长篇电视剧”做反义对应,A项“轻描淡写”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B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C项“意犹未尽”指意思还没有表达完,均可与后文形成对应。而D项“囫囵吞枣”为贬义词,比喻不经过分析辨别,照原样笼统地接受,与文意不符,故排除。第二空考查语义对应。文中“‘细无声’处沁润人心”与“潜移默化”中的“潜”“默”对应,基本确定正确答案为B项。以第三空做验证,观众不会在生活中“**”“模仿”剧作,而是对国产电视剧产生认同感,进而更喜欢看剧,故“认同”亦最为合适。C项“实现剧作”的搭配不当。
故正确答案为B。【出处】《国产剧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是曾经的海洋梦想老三样,这个梦想也只是在本世纪初才得以________实现。但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对于海面之下隐藏的深海神秘世界,则只是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整 浅尝辄止 B.部分走马观花
C.彻底 浮光掠影 D.具体蜻蜓点水
第一空,所填词与“实现”搭配,“具体”与“抽象”相对,不能与“实现”搭配,排除D。
第二空,根据语境提示“限于当时的能力,主要做的是海洋的表面文章”可知,此处表示对于海洋的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浅尝辄止”表示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指学习、研究不下功夫深入钻研,符合语境。“走马观花”指大略地观看一下,通常与“风景”、“艺术品”搭配;“浮光掠影”指水面上浮起的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通常与“印象”搭配,这两个成语均不能形容对海洋的探索和研究,排除B项和C项。故正确答案为A。
在知识大**的今天,不少人已习惯于浅阅读,这虽在所难免,其________也是明显的。浅阅读虽能够收获一些印象式的谈资,但________之中透露出的是浮躁心气,很难________为提升阅读者主体素质的扎实“文化准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代价 走马观花 转换 B.影响浅尝辄止汲取
C.弊端 浮光掠影 沉淀 D.局限言语举止锤炼
此题第一空需填入贬义词汇,选项A“影响”为中性词汇,排除。第二空“走马观花”不能用来形容读书阅读,也排除B。然后,很多同学错选C。大家注意,前面主语是“浅阅读”,“言谈举止”主语应该是人。故两者矛盾,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D。
7.2011年国考《行测》真题第41题
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________。这方面的教训________。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企业的“品行”,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掩耳盗铃比比皆是 B.昙花一现 不胜枚举
C.名实不符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 屡见不鲜
第一空,A项“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B项“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C项“名实不符”意为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D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根据第一空的语境,即可排除A、D两项,用“昙花一现”可以说明缺乏好产品做支撑的名牌是不能长久存在的,这和后面的“教训”相呼应。
第二空,A项“比比皆是”意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B项“不胜枚举”意为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C项“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D项“屡见不鲜”意为常常看见,并不新奇。第二空用“振聋发聩”显然不合适,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这方面的教训很多,而不是强调常见,因此用“不胜枚举”最贴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
影响电子书走向大众的,还是在于传统阅读习惯。手指翻过书页,会有**的感受,电子书则是冰冷之物。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可能________的。不过,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难陷入长久阅读,多是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电子书倒能填补这种零碎的时间,在________中打发时间。
A.模仿轻描淡写 B.移植 浮光掠影 C.**删繁就简 D.效法浅尝辄止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第二空,根据前文“快餐、零碎式的浏览”、“电子书倒能填补这种零碎的时间”,可知电子书是用来打发零碎时间的浅阅读。B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D项“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均符合电子书浅阅读的特点A项“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C项“删繁就简”指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A、C项不能体现电子书浅阅读、零碎浏览的特点,排除A、C项。
第一空,通过对比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是不可能拷贝到电子书上的。B项“移植”移植原义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点种植,现比喻引进、借鉴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用在这可以体现出电子书不能完全地借鉴、**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符合文意。D项“效法”指仿照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能说效法、模仿一种“体验”,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B。
敦煌壁画共有五万多平方米,若按高为一米来排列,有50多公里长,即使________,也要夜以继日,作为人类文明奇迹和世界文化艺术瑰宝,敦煌壁画的重大价值不光是数量之巨,而且更在于其内涵的________。
A.浮光掠影 异彩纷呈 B.蜻蜓点水丰富多彩
C.一目十行 源远流长 D.走马观花博大精深
本题从第二空切入,敦煌壁画的价值不仅数量多,而且内涵应该填深远的近义词。“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色繁多。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来修饰内涵,故而应排除A、B两项。
第一空,“一目十行”是说看书时一眼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非常快。此处用来形容粗略地看壁画不恰当,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选D。
2019国考在即,风里雨里,灵鹏教育上岸之路陪你!
灵鹏教育2019年国考99元网络刷题班(原价999元)
特价优惠倒计时3天!
三、2019年国考怎么备考效果好
如果说国考是一场不见硝烟的鏖战,那么稳定的心理状况与健康的情绪反映将是决定这场战役胜利与否的重要因素。国家公**是国家遴选优秀人才的科考大典,报考人数之众多,竞争较量之激烈,使得国考在以行测、申论为基本考核内容的考试体系内又暗含了一个隐性考点——心理素质。在备考过程中,遇到挫折、**、懈怠、懒惫皆是常理常情,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有始有终。而在考试的时候,心态也是尤为重要的。除了平时练就的技能,考试的时候大家还要比的一点就是心态。在准备阶段,需要有向目标奋力冲击的狠劲,但是到了考场上,就不必再过于计较得失了。一定要保持淡定,发挥出自己努力的成果就可以了。否则,如果太过紧张,容易大脑空白,影响发挥。
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含五大板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及资料分析。因为绝大部分考生根本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所以对于这五项,我个人将他们分为必练项和选答项,必练项必须拿到75%的分数;选练项也称感觉项,除了平时的积累,更多的要讲感觉,看人品。
绝大部分人都是不会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一来因为它题量少分值低,二来涉及面实在太广,很难有针对性的复习。常识之所以谓之常识,是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平常的积累,考试时你也许不能确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确排除其中一两个答案,如果实在是碰到毫无头绪的题目,就迅速选择一个顺眼的答案,总之不可在这一题型上花费太多时间。
数量关系的特点是题量也不多,但是分值比较重。数学不好不要怕,如果是15道题的话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比较容易的。练习时厘清常见的一些类型、温习常用公式,解决这一半问题不大。而剩下稍微难一点点的那些,充分利用“代入法”“排除法”常常能够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针对此部分的复习,要善于把握语言类题目的常规分析方法,如主旨法、概括法、总分法、关键词、首尾句、中心句等,分门别类总结题型,有的放矢地适用不同类型的答题思路。国考行测题量虽大,但言语理解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完全能够实现“快、准、稳”地“秒杀”。建议大家多练习、善总结,培养精确流畅的语感,定能在此部分斩获高分。
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类题型。首先,说说图形推理,这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仔细看看例题,很多题的类型是会重复出现的。只要你看到过同类题、抓住那一个突破口,就可以很容易推出来答案。另外做题的时候仔细分析前几个图形的特点及变化即可。其次,说说定义判断,在读定义的时候一定要把关键词一个个圈出来,再和选项一个一个对比,确保选项符合所有关键词,这种题型相对死板一些,属于有框架的题型,找准关键可以很快解答。第三,再说说逻辑判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倒推法”和“代入法”,对于列出一堆人一堆条件的题目可以列表对应,这样会简洁明了很多。最后,说说类比推理,其实是比较容易拿到分的,相当于文字游戏,只要看题仔细、认真分析,加上从小到大学语文的积累,要做对是不成问题的。
该模块在公考行测中分值排布不低,但难度却属中等偏下,也即坊间所称的“送分题型”。但是“免费的午餐”不代表不经过任何**训练就可以手到擒来,尤其是近两年国考资料分析命题趋于复合型考察模式。“多考点、多陷阱”的考核方式更需要大家在资料分析模块的备考中多费心力。行测要拿高分,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它!因为它的位置总是排在试卷最后,而我们在考场上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常常在前面耗费太多时间导致最后没有时间做这一部分题。可是我想说的是,这一个题型才是最容易拿分的!它看起来复杂但其实最简单,题量多、分值高,所以无论如何,你一定要留出时间做这个题型。平时可以练习如何简化运算,因为这一题型往往有数字大到几十万上百万的除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不重要的位数全部换成“0”,或者是取近似值。在答题时同样要看清提问,有没有“不”,问的是“全国”还是“本省”,“增长了多少”还是“翻了多少倍”,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笔者在此郑重提示,资料分析是完全能够在短期内通过**训练而获得优异成绩的考试模块,务必严谨待之。在此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全面掌握并熟悉国考资料分析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与对应题型;其次建立科学的资料分析题目阅读方法,学习精准定位关键提示词、重要数据等;最后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能为自己熟练应用的估算技巧,大幅提升计算速度。
申论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分别为:审题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考试中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题目要求、字数等相关信息,一定要看清楚,审题审不清楚,必定失分严重。归纳概括能力就是能把琐碎的线索整合成精简语言,此项能力需要多多练习。如果能掌握这两项,就能把归纳概括题、对策题、对**析题及综合分析题的基本分收入囊中。
1、了解近期的一些热点,至少要知道各种热点词汇的含义,最好是能看一些延伸的分析和例子。
2、熟练掌握各类公文写作的格式与要求,答题时第一是格式,然后才是内容。
3、对大作文写作的结构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与规划。在复习中,我习惯摘抄人民日报时评、半月谈,然后每天早读一个小时。在上班途中,将今日所读文章结合自身语言特点进行转化,并思考如何将观点写入相对应的文章中。
4、在平时不要只看不写,也需要多动笔,自己去练习尝试,否则到真正答题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笔。
听题时一定要从头到尾听完,尤其是当你做了足够多模拟题时,可能会觉得某道题目似曾相识,这时一定不要急于思考而忽略了后面的题目,通常彩蛋都是藏在后面的噢!
坦白说,就跟**作文和申**章一样,面试答题最重要的也在头和尾。开头用一句精炼又有新意的语言点出自己的观点,论述完毕后,再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出总结。前后两个“总”提炼得好,就能画龙点睛。
一是答题有逻辑。这是让考官迅速了解你解决问题思路的关键法宝,如果你答题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话,内容再精彩也难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
二是答题有内容。框架有了,还得有骨肉,这相当于议**中的论据,是支撑你观点的依据。
三是答题有新意。很多时候培训班会给学员一套答题模板,类似的题目稍微改一下时间、主语就能往上套,但这很容易让考官觉得你是在背模板,答题有新意很重要。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232019国考职位表下载?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2019
- 03-232019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9国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 03-232019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2019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03-232019年中级会计师成绩查询,中级会计师报考要求
- 03-232019年中级会计师成绩查询?中级会计考试科目
- 03-232019年中考录取分数线,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
- 03-232019年中考录取分数线?中考分数线是多少
- 03-232019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中考成绩一般保留几年
- 03-232019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怎么查2019年中考成绩查询
- 03-232019年公务员国考考试职位表(2020年公务员省考报名时间)
- 03-232019年国考成绩公布时间?2020国考笔试成绩查询
- 03-232019年国考考试时间,2019年考公
- 03-232019年国考考试时间,2023年11月26日国考
- 03-232019年国考职位表查询(2024国考题型有变化吗知乎)
- 03-232019年国考职位表查询?2020年省考公务员职位表
- 03-232019年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2019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查询)
- 03-232019年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注册会计师历年成绩查询入口)
- 03-232019年研究生国家分数线 研究生分数线2019国家线公布
- 03-232019年研究生国家分数线(2016年考研国家分数线)
- 03-232019成绩查询入口官网(成绩查询系统平台)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