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2023年国家公务员岗位招录表的一些知识点,和2024年国考实际参考人数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发布了吗
2023国家公**职位表已于10月24日在**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以下简称考录专题网站,http://**m.scs.gov**/)公布发布。2023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个岗位,截止到报名结束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突破259.77万人通过单位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那么报名公**需要那些条件?众多职位如何选择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1.岗位选择时遵循避重就轻的原则
如果考生只是单纯为了上岸的话,一般情况下能选择基层岗位,就不要选择机关单位;能选择艰苦地区,就不要选择大城市工作;能选择冷门岗位,就不要选择热门岗位。
在筛选专业时要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一般可以查找**书上面的专业代码,按照专业代码去筛选岗位。在筛选岗位时,按照专业范围,越小越精确越好,最好是唯一招录专业,这样可以缩小报考范围,减少岗位竞争人数。
考生在筛选完基本条件后,还应特别注意备注栏中的信息,这才是该岗位真正的特殊**条件,综合基本条件和备注条件后选出最适合自身的岗位。
报考岗位可以找招录人数多的岗位,按照1:3进入面试的比例,如果某个岗位只招录1人,那么只有前3名可以进面试。如果某个岗位招录3人,则前9名都可以进面试,上岸几率成倍增加。每年进入面试的考生,分数都比较接近,所以报名招录人数更多的岗位,进面试概率会更大。
4.看竞争比时遵循低于平均竞争原则
考生选择竞争比低于平均竞争比的岗位,难度自然会低一些。像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比能达到2000:1,甚至更高,这样的岗位竞争会异常激烈。考生如对这类岗位无明确需求,那应当去报考一些**条件偏多、竞争比偏低的岗位来增加成功几率。
以上是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发布了**全部解答。
二、国家公**职位表一览表2023年
1、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已于20230月24日正式发布,今年共计划招录17655个职位,招录人数为37100人。与去年相比,职位数增加了910个,招录总人数增加了5858人。
2、从往年的报考情况来看,****在历年国家公**招录中一直很受欢迎,该岗位比较热门的专业有:计算机类、法学类、财政类、财会**类、数学类、统计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管理类等等但考取难度很高。其难度主要在于报考人数太多,竞争压力很大。
3、2023年国考最热门的岗位是国家**青海省**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该岗位人气高是因为其要求较为广泛。数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专业均可报名,大专学历即可报名,且对学位无要求,**面貌不限,基层工作最低年限和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均为无**,可以说报考基础为零,宽容性最大,符合条件的考生较多。因此成为本次国考最热门的存在。
4、今年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非北京莫属,报名人数达到255134人。紧追其后的是广东省,报名人数第二,达到206902人。云南省排名第三,招录人数达到128055人。
三、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
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还没有发布,最新的职位表是2022年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1、2022年国家公务员招录条件分为基础性条件和**性条件,考生在报考的时候需同时满足这两项条件才能顺利报名国考。2022年国家职位表(见附件)
2、基础性条件:国籍:考生的国籍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留学生未改国籍可参加2022年的国考;年龄:考生的年龄必须在18周岁-35周岁以下,2022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市(地)级及以下**机关录用人**察的报考年龄不超过30周岁;2021年应届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和报考法医职位的考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报考****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个人品行:考生品行要端正,无违法**,社会征信度受到认可;**素养:考生具备良好的**素养,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3年国家公**职位表的相关内容。
四、2023年公务员专业目录
1、2023年国家公**的招录公告中并未明确给出专业参考目录或对照表,但是报考者可以查询**发布的专业目录,以确认岗位对照的专业要求,报考符合专业**的岗位。
2、专业目录主要是指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为基础的专业划定说明。专业目录基本框架按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设置。其中,专业代码由六位码组成,前二位表示学科门类,前四位表示专业类。专业目录目前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2个学科门类。
3、不同学历层次专业设置不同,如果考生不注意区分很容易找不到自己所学专业所属的大类。那应该如何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岗位呢,考生可按照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4、方法一:搜索与自己所学专业名称一致的职位。
5、方法二:找到自己所学专业所属的专业类别。
6、以上就是关于2023年公务员专业目录的全部内容了。
五、国考职位表2023公告什么时候出来
国考职位表2023已于2022年10月24日公布:
2023国家公务员的职位表已于2022年10月24日发布。考生可以去国家公务员局**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网了解相关情况。
2023国考招录37100人,17655个岗位。2023国考招录对考生的工作经历要求比较宽泛,其中不**工作经历的人数有32731人、15019个职位,占总人数的88.22%、总职位数的85.07%,比2022年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
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申论: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的不同要求,分别命制试题。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22023年四级成绩公布,2019年英语四级12月考试时间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岗位招录表 2024年国考实际参考人数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岗位招录表,2024省考职位一览表最新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报考岗位,2023国考补录岗位表已出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报考岗位,大专考公务员哪些职位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国考职位表2023公告)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上海2024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
- 03-122023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告?国家公务员补充录用公告
- 03-122023年国家线,2023年考研调剂时间
- 03-122023年国家线,考研国家线及单科分数线
- 03-122023年国考公告简章,国考什么时候考2024
- 03-122023年国考公告,2024国考申论
- 03-122023年国考成绩查询入口 2024国考招录情况
- 03-122023年国考成绩查询入口(2024国考录取人数)
- 03-122023年国考成绩查询官网(2020国考笔试成绩公布)
- 03-122023年国考成绩查询官网(2023国家公务员查询)
- 03-122023年国考报名 2024国考时间已定
- 03-122023年国考报名(国考多少人报名2023)
- 03-12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7(国考人数预计首破300万)
- 03-12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7?国考调剂报名是什么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