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官网这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入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1、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由原云南省人事厅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按**、省委省政府机构**合并而成立的。
2、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能
3、根据《**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厅字〔2009〕2号),设立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正厅级,加挂云南省外国专家局牌子。
4、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5、(一)取消已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6、(二)整合划入原云南省人事厅、原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职责。
7、(三)取消制定企业职工奖惩基本准则职责。
8、(四)将出境就业管理、境外职业介绍机构资质认定的初审和上报等职责划给云南省商务厅。
9、(五)将技工学校评估认定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
10、(六)加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职责,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11、(七)加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职责,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12、(八)加强统筹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整合职责,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13、(九)加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4、(十)加强促进就业职责,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社会就业。
15、(十一)加强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和协调农民工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 [91] 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1] 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107] 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 [86] 2021年,昆明市常住人口850.20万人, [118]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2.5亿元。 [105]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之间。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 [2]
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昆明属北**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 [3]
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4] 昆明荣获2018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23名,并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5] 2019年12月,**命名昆明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三、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办事指南
服务范围:**、省属用人单位、驻昆部队和省及省以上**注册的企业劳动合同登记。
(一)初次办理劳动合同登记的(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办理):
1、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一式3份。
2、劳动合同登记登记花名册(新签)一式3份。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其他单位提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1份。
5、新招收录用人员,须提供在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办妥的《招收录用手续》。
6、有约定事项的单位,应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字盖章。
(二)2008年1月1日以后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办理续订登记的(合同到期之日起提前或推后30日内办理):
1、前一次已经鉴证或登记的《劳动合同书》1份。
3、劳动合同登记名册(续订)一式3份。
4、续订劳动合同意向通知书回执。
(三)2008年1月1日以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到期,办理续订登记的(合同到期之日起提前或推后30日内办理):
1、前一次已经鉴证或登记的《劳动合同书》1份。
2、2008年版劳动合同书一式3份。
3、劳动合同登记名册(新签)一式3份。
(四)办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登记的(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起15日内办理):
1、已经鉴证或登记的《劳动合同书》1份。
2、劳动者辞职申请或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合同通知书。
3、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一式3份。
4、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一式3份。
5、劳动合同登记名册(解除/终止)一式3份。
备注:劳动合同书、续订合同协议书、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劳动合同登记名册等内容请用水笔填写,不得涂改,不得代签。
四、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怎么查职称
1、职称评审是由各单位把符合条件的人员资料收集齐全后,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职数比例和和下发的职称指标,按照一定的省职改办文件进行审核、筛选、初评,并按规定的指标报到省、市职改办,再经过专家审核资料和终审后确定各层级的通过的职称人员,再有省市职改办打印证书,发给各校。没有哪个网站可以查到职称的情况的。
2、首先职称评审首先是单位行为,不是社会行为。无需用专业网站来规范考试各个程序的流程。不象教师资格考试、公**、普通话测试,是全国性的的社会行为,有成千上万的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到报名考试当中。职称评审首先是单位评审通过,报到上级机关只起一个把关审核的作用。有了职称后还得单位聘任到相应工作岗位才能产生职称带来的价值,否则这个职称就是一纸空文,带不来任何利益。
3、其次职称评审是个人行为,不是官方或单位行为。所以无需设立专门的网站,来保证这一行为的公正有效推行。也就是可能说某个人的教学水平已经够了教授的水平,但是如果自己不提出申报教授职称,是无法或得教授职称的。首先需要得先把自身条件准备充分,如,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少篇,出版著作几部,拟申报的专业课上课量达到多少课时,每年的年终评优拿到过一两次优秀,是否已经拿到硕士或博士、博士后等等,没有这些,就没有资格申报。因此只有自己把条件准备充分,才有资格报考。
4、再次职称评审是小众行为,不是大众行为。因此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网站来供广大群众方便查询。一般来说,一个学校如果有上万名学生,那么该校当教师(不含行政和**)应该有上千人,每年申报各级职称的人数也就不足一百人。如果是一个四千多人的职业院校,教师总数才三四百人,每年申报职称的也就几十个人。由此可见,不可能为一个小众的群体专门设置一个查询网站,这会浪费公共资源。
5、综上所述,通过某个官方网站查询职称一事是无法完成的,也没有渠道可供完成。唯一可以查询单渠道只有到本单位人事处查询。
五、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12333公共服务网
1、云南人社12333交养老保险的流程是打开手机界面,点击“社保缴费”选项;点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选项;参保地选择云南,选择好缴费年度,输入姓名、**号码点击“下一步”按钮;确认缴费信息无误后,缴费。
2、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3、无雇工的个体**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4、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规定。
好了,关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官网和人力资源管理**入口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官网 云南医疗卫生人才网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官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入口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入口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云南省人力资源考试报名官网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考试报名官网(云南人才招聘网)
- 02-23云南省人力资源考试报名官网(云南省二建报考条件和要求)
- 02-23云南省会考成绩查询网站入口(云南学业水平成绩查询)
- 02-23云南省会考成绩查询网站入口,中考会考成绩查询入口网站
- 02-23云南省公务员2023年考试报名 昆明公务员考试时间表2023
- 02-23云南省公务员2023年考试报名?2024省考时间已定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