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的知识,包括如何在职研究生报名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在职**究生的流程
1、参加全国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一般都要进行全国统考,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统一在网上报名,12月份参加全国统考,一般次年2月份就会公布成绩;
2、考试内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一般会考英语、综合知识,对于报考MBA的考生来说一般综合知识考察数学、逻辑、写作;
3、准备复试,笔试成绩公布后,达到报考院校复试线的,要积极的准备复试,3月份左右研究生复试就要开始了,复试的时候英语是常考的科目,一定要好好准备;
4、通过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缴纳研究生学费,按时到校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一般来说都会开设在周末,不会耽误在职者的工作,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请假;
5、3年的研究生学习任务结束后,**、毕业答辩都顺利通过了,达到了毕业条件,就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书和硕士**书。
在职研究生一般指单证在职研究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在职攻读形式在2016年之前均为单证(只有**,无**),2017年起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考试(GCT)取消,同等学力申硕是我国对于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全国性的考试。
考试时间为每年的五月。其学位授予模式采用先上课再参加申硕考试的模式,并在其通过考试后通过相应的**答辩后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
二、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是什么样的
1、学员需要按照规定先给意向院校提交个人相关材料,材料经院校审核通过以后,方可办理入学手续;
2、在学习期限内,完成课程班的学习,通过院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即可获得相关结业证书;
3、学员获得结业证书以后可以在学位网进行申硕报名,报名时间是在每年的三月份中旬左右;
4、网报之后,按照学校规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现场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打印准考证;
5、学员打印完准考证需要在业余时间做好充分的考试准备。考试时间一般是在每年5月份下旬;
6、通过考试以后,向院校提出**答辩申请,通过**答辩环节即可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书。
7、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等学力申硕,另外一种是专业学位硕士,报考方式不同,具体的流程也是不一样的。
8、同等学力申硕的特点就是免试入学,学员只要符合院校的招生条件即可报名就读,只要有大专学历就可以参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加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来进行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需要查看招生院校的简章。
9、等到后期修满学分后就可以获得结业证书,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以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后并且完成了**答辩可以获得由院校颁发的硕士**书。同等学历申硕先学习再考试,并且考试科目少,难度也比较低,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
10、专业学位硕士需要参加一月联考,考试通过后还需要参加报名院校的复试,复试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内,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后,可以参加全国考试,考试通过后并且完成**答辩,可以获得院校颁发的硕士研究生**书和硕士**书。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职研究生
三、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
1、一般情况下,院校都是春季、秋季进行招生,有的院校则是根据需求进行招生。学员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报读。
2、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所有课程的学习,满足本科毕业,有学位3年及以上就可以报名参加申硕考试了,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报名,5月份进行考试。
3、大家申硕考试合格后,需要在1年之内撰写并提交**,在提交**后的半年之内完成答辩。
4、通过院校答辩之后就可以获得国家承认及社会各界所认可的硕士**书了。
5、这种方式想要报考名校的话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面也要贴合自身的需求。
6、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准备之后,一般在10月份开始报名全国联考,十一月份现场确认,十二月底参加考试。
7、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初试过了国家线以及院校线的学员才可以参加院校的复试。复试和初试一样重要,这个大家要引起重视,拿出充足的时间准备。
8、初试和复试全部通过后就可以顺利的进校学习了。
9、在院校规定的学制内完成课程学习且修够学分之后,要完成课程考核和院校组织的**答辩。
10、**答辩通过之后,就可以获得硕士**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了。
四、在职研究生怎么报考
报考在职研究生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专业硕士联考、高级研修班、中外合作办学报考,报考条件各不相同。
报考方式: 1、十月联考,2016年与全日制研究生合并;2、同等学历申硕,每年5月份考试;3、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
申请报名:专业硕士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学员可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预报名,还可以在10月份正式报名,报名入口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现场确认:网上报名成功的,需要11月份到院校指定的地点参加现场信息确认,该环节非常的重要,确定准确后的学员,可等待参加考试。
参加考试:现场信息确认无误的,可以准备接下来的入学考试。考试主要分为初试与复试两项,总体来说淘汰制度较为严格。只有两次考试成绩全部合格者,根据学员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晋级、评职称、出国留学等方面和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待遇,在国家政策层面没有任何的歧视和区别对待。读在职研究生其实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一般选择读在职研究生的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
全日制研究生是全日制的上课方式,即周一至周五上课,属于脱产的;在职研究生则是属于不脱产的。全日制研究生能取得双证即**和学历证,而一般情况下,在职研究生一般只有**+结业证,一月份的MBA、MPA、法硕、会计、MEM是能获得双证的在职研研究生。
五、研究生报名流程
1、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学习和在职学习两种,全日制即全脱产上课,在职即边从事工作边利用业余时间上课。考生选择的学习方式不同,面临的报考步骤及其它方面也有区别。接下来重点介绍:
2、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步骤为:考生统一登录“研招网”报名,完成网上报名以及现场确认之后,在规定时间统一参加全国联考(具体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需实时关注网站公告)。
3、初试成绩公布后,成绩达到国家线以及院校线的考生,需参加院校自行组织的复试。最终综合成绩优异的考生,由院校优先录取入学进行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待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并且通过**答辩,由院校授予学历和学位。
4、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专业硕士和同等学力招生。其中专业硕士报考步骤与全日制相同,因为两者采取相同的录取政策。以下重点介绍同等学力:
5、报考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步骤为:先学后考,符合条件者即可联系院校报名,顺利通过资格审核后由院校安排入校学习。如学员能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并通过课程考核,方可由院校授予结业证书。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者可继续登录“学位网”报名并参加同等学力统考,最终考试成绩合格以及完成**答辩者,由院校授予硕士学位。
关于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如何在职研究生报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2-17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
- 02-17全国在职研究生报考流程?如何在职研究生报名
- 02-17全国外国语大学排名(2023中国十大外国语大学排行榜)
- 02-17全国外国语大学排名,中国前十外国语大学
- 02-17全国大专学校录取分数线 2023年甘肃高考分数线
- 02-17全国大专学校录取分数线?国办专科学校排名及分数线
- 02-17全国大专学校招生网,2023年大专招生专业
- 02-17全国大专学校招生网,大专官网
- 02-17全国大专学校排行榜2021 2021年中专升学政策
- 02-17全国大专学校排行榜2021 到2021还有大专吗
- 02-17全国大专院校排名最新 全国高职院校排名一览表
- 02-17全国大专院校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河南大专公办学校排名)
- 02-17全国大专院校排名最新(大专院校排名)
- 02-17全国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2023年全国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 02-17全国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新高考大学录取分数线
- 02-17全国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表格(2022年本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 02-17全国大学2022录取分数线表格?2022高考各科考试次数
- 02-17全国大学300强排名 100强大学排名
- 02-17全国大学300强排名 最新全国大学排名一览表
- 02-17全国大学专业排名查询(全国专业排名一览表)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