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信息网

首页 > 考试 / 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3000题,公基必备的200个考点

网络整理 2024-02-15 考试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3000题的一些知识点,和公基必备的200个考点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岗考什么
  2. 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该复习哪些知识
  3. 事业单位跟公务员哪个容易考,待遇哪个更好一些

一、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岗考什么

1、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岗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

2、公共基础知识又叫综合知识,如浙江、江西两地事业单位考试中习惯以综合知识命名,但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3、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如:山西、内蒙、河南、浙江、湖南、辽宁、黑龙江、贵州、宁夏、青海、新疆、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甘肃,江苏等。考试题型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

4、有统计表明,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5、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二、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该复习哪些知识

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命制试题、统一题型分类……事业单位多省联考成为大势所趋,这意味着事业单位考试越来越标准化,更意味着考试的规律性和公平性逐步增强。

尽管事业单位多省联考根据报考职位类别的不同,将考试类别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类,但这五类的笔试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可见综合应用能力占据了笔试的半壁江山。不同类别的考试题型有所差异,今天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综合应用能力C类(又称自然科学专技类,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考情、备考方法,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

从综合应用能力C类的考情来看,最能为大家备考提供直接帮助的,是对考查能力、题型设置、难度系数等直接关乎得分的因素的分析。

考试大纲对于能力考查做出了如下规定:“《综合应用能力(C类)》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提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实就是指自然科学,因此C类的材料一定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类似于高中学习过的科技说明文,比如考查过月球演化、无人驾驶汽车等相关话题。同学们在备考过程可以多阅读、多浏览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章。

综合应用C类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考查的题型较为固定,从2015-2016年的真题来看,主要题型包括科技文献阅读、论证评价、科技实务、材料作文4种。具体题型分布如下表:

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科技实务与论证评价会在综应C类试卷中交替出现,两种题型都要求同学们掌握,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论证评价、材料作文这两类题型是综应B/C类都会考查的题型,真题可以相互借鉴,增加备考的练习题目。

尽管综应C类的材料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但并不需要同学们具备太多的科技常识,答案来源于材料,我们只需注重提升概括分析能力即可。但是就题目类型而言,综应C类涉及的题型相对新颖,比如科技实务题考查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和概括分析。另外,材料作文对很度理工科的考生而言相对陌生,文字表达能力是需要重点训练的环节。建议同学们多阅读与科技相关的评**,比如科技创新、科技人性化等相关文章,同时多写多练,有意识地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2016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第三题,材料作文)

从上述材料出发,联系实际,围绕“科学人性化”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调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201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C类真题,第二题,科技实务)

绘制一张“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反映资料2的所有信息。

不难发现,综应C类考查领域集中、题型新颖,备考难度相对较高。接下来,我们从不同题型的备考方法上为同学们提供备考指导。

在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C类试卷中,科技文献阅读以50分的总分占据整张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包含以判断正误为主的客观题和以提炼概括为主的主观题两类题目,我们先对其中的判断题进行重点梳理。

科技文献阅读往往选择一篇3000字左右的科技说明文作为材料,需要考生对给定的8个句子进行正误的判断,从具体的知识点上而言,准确地判断应以掌握常见错误类型为基础,而这一内容其实与言语理解中的细节判断题大体一致,只是需要考生更加注重长文段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解题效率,我们应该首先从给定的句子入手,仔细阅读,根据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合理分组,然后按照文段顺序予以对应,确定相关语句在文段中的位置,进而进行比对,得出答案。

在比对的过程中,应紧紧依托五种常见的错误类型,带着问题意识进行对应。第一,偷换概念,即对文段中谈论的核心话题进行偷换,话题往往由名词来充当,需要考生将句子与文段仔细比对。第二,偷换时态,这里重点考查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种时态,考生应紧扣文段与句子中出现的时间提示词,对比其时态是否一致。第三,偷换数量,这一考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在解题的过程中,应主要关注表示较多量与较少量的两类词是否出现偷换,总体难度不大。第四,偷换语气,科技文献阅读多选择科普类说明文作为材料,为了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多采用较为温和的表述即不确定的语气,而如果给定的句子以确定性语气表述同一内容,则容易出现偷换语气这一错误。第五,无中生有,顾名思义,这一错误类型就是指句子中出现了文段并未提及的内容,其中尤其要注意无关对比的出现。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判断题并不考查大家对于文段逐字逐句的理解,而应通过快速阅读,寻找关键信息,准确对应,高效锁定答案。

科技文献简答题的材料逻辑性很强,掌握其内在逻辑对于作答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其材料又很长,需要我们注意一些小技巧。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关注材料中的关联词。比如,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因此、由于等;表并列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此外等;表时间顺序的,比如起初、接下来、最后等。

(二)注意材料中不同题目的分界线。一般在科技文献阅读的简答题下会出现两个小题,两道小题一般各自不会限定材料范围,但是材料本身的逻辑性很强。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仔细审题找清两个问题的分界线,不要等读完全部材料再作答。

(三)重点关注高频词,即重点强调、反复强调的语义。命题人为了突出重点会反复进行语义的强调。例如:

月球演化“大事件”的第一幕,是46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与地球相撞(这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在这个被称为“深大冲击”的事件中,两颗行星的核心融合,地幔与地壳的碎屑被抛入太空中,在地球的引力圈内形成一个由巨量碎屑构成的环带。由于初始速度不同,碎屑之间频繁碰撞、焊结。越来越多的碎屑如滚雪球般凝聚起来,逐渐形成椭球状,构成月球的雏形。

在这段话中,“碎屑”这个词多次出现,足见其重要性,启示我们要围绕其进行归纳。此外在进行归纳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比如这段材料中一些表修饰性的形容词“一颗火星大小的”、“如滚雪球般”就可以省略,只留下一些表意思的名词、动词即可。所以整段话下来其实只要能提炼出以下要点即可:46亿年前行星“忒伊压”与地球相撞、行星核心融合、形成椭球状(月球雏形)。

通过这三个步骤,同学们可以快速、准确的将2000多字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理顺逻辑,找准要点。希望大家在做题过程中反复巩固这些解题步骤和技巧。

论证评价题是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B、C类试卷的选考题型,在2015年、2016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的考题中均有出现。分值为36-40分,是考生必须重点掌握的题型之一。

从命题角度而言,论证评价题一般要求考生在一段大约500字的文段中找出存在的四处左右的错误,并对找出的错误进行简要的评述说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作答方式。首先,看清题干中要求找出的错误数量,目前真题考查的常见错误数量为4处,且会明确告知考生常见错误类型,如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分等。考生可以按照题干给出的错误类型去原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其次,题干要求对错误进行简要述评,这就意味着不仅要说明哪里有错误,还需要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解释说明(说明为何错误)。最后,每一处论证错误的评述,都是有字数要求的,一般每条不超过150字,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练习时能够合理控制字数,尽量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掌握论证基础知识,识别常见论证错误。任何一个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要素构成的。虽然在逻辑学里面,论证的错误形式包括很多,但毕竟这不是考查考生的专业逻辑学知识,且就目**过的真题来看,整体难度不大,考生不必过多纠结或钻习于逻辑学的专业学术内容。常见的错误类型也就是题干中提出的这么四个错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准确、推理不严密、论据不充),因此考生需重点把握这几种错误类型。

概念不明确是指混淆文段中一些词语的概念,常见的有扩大概念或者偷换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注意论点中主要讨论的主题词与论据所说的是否一致。判断不准确就是论点本身存在判断上的错误,常见错误如结论过于绝对。推理不严密即论据无法推出结论,推理过程存在漏洞,常见错误包括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论据不充分即论据是片面的、不充分的或不真实、虚假的,与结论关系不大,不能支撑结论。

第三,仔细阅读,逐句分析,逐条作答。考生一定要尽量读懂题干每句话的含义,分析句子在一段话中所起的作用,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段与段之间的承接。这个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同学们耐心细致,在平常练习的时候不用刻意控制时间,而是要把题目做精做透,同时总结规律,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科技实务题是综合应用能力C类中的题型,题量是两题三问,全部是主观题,分值为40分。在2015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多省联考中曾经考查过。

从命题角度而言,科技实务题的材料一般为统计局的统计公报,即针对给定的统计材料,要求同学们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对统计材料进行全面或者有侧重地分析,以及对某件事情提出意见和建议。例如:

1、请根据资料1,分析2012年全国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同比变化情况,并对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点提出简要的意见和建议。

2、绘制一张“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废水排放情况表”,全面、准确反映资料2的所有信息。

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科技实务题虽然是主观题,但是因为所写的答案涉及到表格和大量的数据,所以并没有字数要求,大家根据考试时给定的格子分配字数即可。

科技实务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统计材料的信息提取和写作能力,将统计材料以主观题形式呈现出来。要快速、完整地提取信息并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针对某件事情提出意见和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理解常用的统计术语。统计术语是统计公报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由于给定材料本身为统计公报,分析给定资料中的变化情况或反映资料信息,也均以统计公报的形式来作答,所以理解并学会运用常见统计术语是基础。

(二)掌握文字型统计公报的常用句式。分析给定资料中的变化情况,除了知道用哪些统计术语进行描述分析,还要知道句子怎么写才“地道”,句子的表述习惯、表达方式应该和统计公报一致。例如,在分析变化情况时,句子可以这样写:

2015年1-6月,工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646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三)学会绘制表格。要绘制一张完整的表格,标题、研究指标、数据、单位是必不可少的,有时还需要写注释。同学们要需要掌握的有:标题包含哪些内容、研究指标及单位写在什么位置、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等。

(四)拓展答题角度、积累常用词汇。对于针对某件事情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对策题,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作答,例如,对策题可以从思维、制度、监督、宣传、投入、监管等多角度作答。作答语言不要过于口语化,这就需要提前积累常用词汇,如培养意识、转变思维、完善制度等。

作为事业单位多省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C类试卷的必考题型,材料作文的分值高(60/150)、地位高,可以说“得材料作文者得天下”,希望同学们充分地重视起来。

从命题角度而言,材料作文主要围绕社会现象和寓言故事两种材料形式,要求写出800-1200字的议**章。据统计,约有80%的可能性会以社会现象为出题方向和材料内容,即围绕一个比较“热”的话题,一般材料篇幅较短(1000字左右);20%的可能性考查寓言故事,即围绕一个哲理故事,故事中包含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论是社会现象类还是寓言类材料作文,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解题步骤,同学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定主题、找观点——“塑灵魂”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方向,找准观点。可以先通过题干和材料明确主题,进一步回到材料中挖掘与主题相关的观点,比如谈论的问题、对策、影响等都能作为观点。在这里也提醒同学们:观点不是一个词,而是与主题相关的一连串的关键词,应该尽可能的丰富,便于文章结构的展开。

第二步:理思路、列导图——“搭骨架”

有了观点,就要确定文章的结构,搭建文章的框架了。一般而言,文章结构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展开。为了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同学们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应该列出结构导图,避免“边写边想”、“想哪写哪”或者“挤牙膏”等写作状态。

第三步:补充论据、丰富语言——“填血肉”

文章不止要有“灵魂”和“骨架”,还应该有“血肉”,即要有用来论证文章观点的素材(论据)。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们应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一些热点事件、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并加以运用。

三、事业单位跟公务员哪个容易考,待遇哪个更好一些

考试形式的区别。事业单位和公**流程基本一样,总体分为笔试加面试,但是事业单位比公务员分类更细,公务员笔试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都只有行测和申论,事业单位却分Ⅰ、Ⅱ、Ⅲ等不同种类的试题,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对专业要求更高,同时事业单位笔试考完,还有一个人机对话,这是纯专业问题,然后才是面试。当然,从难度上来说,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事业单位都要简单一点,不过这个简单只不过是题目难度的绝对量上的简单,你最终比的是相对量,谁分高谁上,难度对大家都一样。

待遇选择问题。如果是同一等级的情况下,比如同省,同市,同区之类的,公务员比事业单位好。如果不同,大平台优先原则,就是说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能上省就别去市,能去省会就别去地级市,平台很重要,你起码上个市直才有发展空间。

报考选择。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绝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你有意向报考的,可以看看网上每年都有的职位表,根本不是你选职位是职位选你。首先大多数学历本科,这项没什么,一般人都是,它也不规定你985.211比较平等。其次是专业,这就要命了,基本是哲学,法律,会计,经济的天下,如果是事业单位会很对口,什么部门招什么专业的人,公务员完全不一样,部门招人很大程度上跟部门专业都没关系,比如财政局招人要会计没毛病,**委要计算机专业?纪委要经济学专业?这就很懵逼了。再次是更要命的,市以上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基本要求两年工作经验,这一点事业单位更多,所以作为一个应届生就很气。不过,也很正常,到市一级不可能让一个毛头小子管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这样的大事。其余什么党员不党员基本就是凤毛麟角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和工作经验就导致没什么职位让你选,所以这就导致每年新闻说什么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那种岗位基本都是三不限岗位,通常的1:100就差不多了。

机遇问题。这个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几个人事处长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说了,现在编制只减不加,许多事业单位现在已经只出不进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不管事业单位还是公**的前提就是有编制拿出来让你考,所以这就直接导致每年职位都不一样,好的职位过了今年明年就没了,你再有能力怎么样,你能考150又怎么样,没坑给你,你还不是干瞪眼,所以如果想考的,一定要擦亮眼睛,看中一个就拿出决心考上,千万不要想着今年不行就明年,今年能去**说不定明年就只能去监狱了。我这样说也只是想激励那些真正想考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有志者事竟成,做什么都用试试的心态去做。

公平问题。有的人可能担心自己辛苦努力,最后只是陪太子读书。那我可以告诉你们,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是除**之外最公平的,比**更公平。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试题由省考试中心组织编制,出了问题负责人直接下课,笔试成绩凭实力,是什么分就是什么分,而且这是硬标准,过就是过,没过就是没过,你再有关系你怎么改呢?

实际待遇。我觉得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事业单位可能比公务员更高,因为事业单位可以干私活,正职工资就当旱涝保收,副职也可以风生水起。重要的一点是,公职待遇是一个地域差距非常明显的职业。因为,中国自从分税制**后,**和地方分开过,地方公职人员就吃地方财政,所以沿海就比内陆好,东部比西部好,省会比地级市好。

最后,我想说一点额外的话。其实,不管是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好,是**也好,出国也好,找工作也好,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都只不过是人的一条谋生之路而已,一种对于一个前途的选择罢了。我也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养活自己的职业,不带有任何优越或者不甘,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做,也不做什么升官发财的梦,也不想活成一个溜须拍**跟屁虫,能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小实事,然后回家休闲的时候,打打游戏,看看喜欢的书,跟好朋友撸撸串,放假了就出去走走看看,我觉得这样就挺好了。再有私心,就是希望从我们这一代公务员开始,我希望能改变人们心中那种吃拿卡要的印象,改变人们心中拖关系找后门的小民心态,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一个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能真正为民服务的工作。

文章分享结束,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3000题和公基必备的200个考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