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很多朋友对于报考公务员考哪些科目和报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考公务员需要学哪些科目
考公务员需要学的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
1、行政能力测验:主要是客观题的考察,包括常识题,言语能力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推理逻辑,资料分析五大部分。
2、申论:申论主要是主观题的形式,主要是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不仅是写作能力,还有需要站在政府人员对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我国的合法公民。
3、拥护中****,维护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5、身体健康,能够正常的履行工作职责。
6、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该工作。
7、学历最低是大专以上,高中学历的需要先提升学历到大专。
8、以及公务员部门拟定的其他任职资格。
1、忠于宪法,模范遵守、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中****领导。
2、忠于国家,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法治,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二、公**的考试内容什么考几科
1、公**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共三科,公共科目又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共两科。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2、此外: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机关人**察职位等特殊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
3、其实,普通公务员参加笔试只需要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这两科就可以了。所以,**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科的考试内容。
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5、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5个部分。
6、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7、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8、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字推理和数**算两种。
9、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10、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11、二、《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12、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13、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14、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15、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16、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三、报考公务员需要考哪些科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如人**察岗位、中国银**、**、**国资委都会进行专业科目测试,另外8个非通用语职位会进行外语水平测试。
普通结构化题量及答题时间:题量以 4~5道题为主,一般情况下, 4道题目的作答时间为 20分钟,5道题目的作答时间为 25分钟。面试作答方式面试作答方式因部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采用无题本考官读一道答一道的作答方式。
背景材料后面设置 4~5道题目,其中**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一般为 5道题目,其他**一般为 4道题目。看材料时间为 10~20分钟,答题时间为 20~25分钟面试,一般情况为考生在候考室或是阅读室看,10~20分钟材料,然后到考场内答题,提供纸笔,考官读题,考生思考一道回答一道,答题快结束时会有时间提醒。
题题量及答题时间:**党群及国家行政机关为“ 4道普通结构化+1道微材料题”的形式,其他**为“ 3道普通结构化+1道微材料题”。答题时间为 20~25分钟。
四、国家公**要考哪些科目
1、公务员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包含行测和申论。专业科目是部分要求有专科科目考试的岗位要考察的科目。公务员面试包含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
2、考试科目每个岗位必考的是行测和申论,所以叫做公共科目。
3、**、**、对外联络部、贸促会、对外友协这几个部门需要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伯语、德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种语言的岗位会多考一门外语。
4、另外,银**、**和****三大部门要多考一门专业课。所以大家一定要看看自己报考的岗位是不是这几个特殊的,如果不是,只用在笔试时准备行测和申论即可。
5、试卷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两套,题型一样,只是题目内容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副省级的试卷略难一点。行测副省级多5到题目,申论题目数量一样。
6、国考就是国家公**,每年一次,笔试在11-12月份左右。面试在次年春节后陆续进行(一般**直属部门面试时间最早,过完年就马上面试了,需抓紧准备,国税部门相对是最晚的,会到3月份)。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试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结构化面试形式;二是“一拖×”材料结构化面试形式;三是“普通结构化+微材料题”形式。
五、考公务员需要考什么科目
1、《行政能力测验》,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5个部分。
2、《申论》,命题形式方面全部为主观题,前4道题为问答式,最后一道题一般都是大作文的形式。一、需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1、《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题型都为选择题,具体到考试的内容可谓非常广泛,涵盖了地理、数学、法律、科技、管理等多个学科,其中还会涉及时政方面的知识,主要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数量关系和判断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等,该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
2、《申论》:申论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机关工作应变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题型均为主观题,最后一道题通常为大作文,考生需要正确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答题方式,该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
1、面试的流程:首先就是抽签,然后等候考试,接着是进入考场答题,最后是退场和成绩公布。2、面试考察的方向: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意识等。3、面试的问题:通常有6种,即智能性问题、情境性问题、知识性问题等
文章分享结束,报考公务员考哪些科目和报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1-12报考大专怎么报名(大专学历快速拿证)
- 01-12报考大学官网(报考)
- 01-12报考大学官网,高考平台官网
- 01-12报考大学,大专学校推荐
- 01-12报考大学,考研
- 01-12报考导游证官网,全国导游资格证报名网
- 01-12报考导游证官网?导游证好考吗难度大吗
- 01-12报考幼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幼儿园老师报考条件和年龄
- 01-12报考幼师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怎样可以考幼师资格证
- 01-12报考律师资格证需要哪些条件 报考司法考试的条件要求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