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大家好,关于端午最佳10首古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的绝美佳句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端午节最佳10首古诗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主题:这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全诗慷慨悲壮,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2、《己酉端午》元末明初·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主题:这首诗先写景,再兴叹,描述端午节的天气昏暗而有风雨,感慨因风雨而无人在汨罗江上对屈原表示祭奠和怀念;之后诗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拟人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怀才不遇但能洒脱面对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
3、《端午三首·其一》南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主题:这首诗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反映了诗人的诗具有强烈的抒**彩,善于运用对仗的艺术风格。
二、端午最佳10首古诗有哪些诗
端午最佳10首古诗有《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南乡子·端午》、《己酉端午》、《端午日》、《乙卯重五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同州端午》、《端午独酌》、《午日处州禁竞渡》。
1、《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赏析:古人将初夏时的东南风,称为薰风。当薰风吹满殿阁时,正是樱桃成熟的时节,屋内的燃着的薰香,驱散了暑气,微微摇着小扇,夏日悠悠而漫长。属于秋季的菊花,夏日**,怎能不让人欢喜。看到花儿的那一刻,相信词人定是暑气也半消。
2、《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宋)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赏析:人生艰难的日子,两人相依相伴,互**藉。有了朝云,苏轼的生活不再那么难过。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苏轼想送给朝云一首词,回忆往昔美好,祝愿朝云来日身体健康。
3、《南乡子·端午》(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赏析: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此诗起句写景,先写端午节的天气,晦冥而有风雨,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怀才不遇,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在岁月面前,不论是圣人,还是愚人,都不过瞬息,谁又能留名青史呢?又何必伤感,如果热爱节日,即使年老,依然能感受到许多人生乐趣,惟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乡间真是好呀,石榴花开得正艳,两角的粽子包好了,艾草束在帽子上。端午有一个习俗,就是储药,配药方,这一年就不会生病。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山村的美好风光,端午的惬意,扑面而来。
7、《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宋)苏轼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赏析:苏轼到黄州后的第二个端午节,他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他与友人徐君猷同赏五月的风光,饮酒开怀,写下此词。黄州的端午节一片升平气象,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赏析:离家已经三十五年了,诗人性好山水,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如今,头发已经花白,垂在肩上,有一尺多长。老了,想家的情绪更加浓烈。少年时,向往远方,年老时,思归故乡。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赏析:杨**还很清醒,他说粽子虽然好吃,但过了端午,便没有想起,菖蒲虽然清香,过了端午,便没有记起。纪念屈原只是为了应应节气,时过境迁,屈原也会被抛在脑后。虽然世态如此,杨**依然坚守着高远的情怀。
10、《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禁止竞渡的诗。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赛龙舟的想法,以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10首
1、《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宋·苏轼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四、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10首
1、在我们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在端午节这一天,你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最有名的端午节古诗,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词10首,欢迎阅读分享。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5、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6、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7、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8、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9、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0、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11、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2、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5、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6、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18、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0、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2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18空乘专业需要什么条件?男孩考空乘有什么条件
- 12-18端午最佳10首古诗 端午节的绝美佳句
- 12-18端午最佳10首古诗(小学必背端午节古诗)
- 12-18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一般在哪个月
- 12-18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有固定的日期吗
- 12-18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表达端午安康的诗句
- 12-18端午节最简单的诗,搜索重阳节的古诗
- 12-18端午节最著名的一首诗 《端午》古诗屈原
- 12-18端午节最著名的一首诗,描写端午诗句
- 12-18端午节的古诗小学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小学
- 12-18笑话大全 爆笑简短 史上最好笑的笑话大全
- 12-18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40届物理竞赛获奖名单
- 12-18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苏省物理竞赛二等奖名单
- 12-18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时间分别是)
- 12-18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
- 12-18第二学历报名官网(第二学历为何不被承认)
- 12-18第二学历报名官网,第二学历临床医学可以考医师证么
- 12-18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五经普推进工作汇报
- 12-18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什么
- 12-18第五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6轮学科评估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