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 /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以及入木三分是谁的主人公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望梅止渴的主人公分别是:项羽、勾践、赵括、曹**
释义: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项羽被困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例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释义: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译文:勾践回国后,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释义: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译文:现在有这样的诗人在这里;却天天去空谈理论。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大家动手干吧,不要纸上谈兵,浪费时间了。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曹**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出来了,争先恐后地前进,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无济于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二、纸上谈兵是谁
1、成语“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
2、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
3、可是,因为没有实战经验,到了战场上,只会照搬兵书,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所以导致战败。
4、后来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只凭书本知识高谈阔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是谁
1、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2、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3、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四、寓言故事: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1、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2、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相传赵国有一位差不多与廉颇齐名的上将军赵奢,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赵奢有一个儿子赵括,也读了许多兵书。他除了读书,还喜欢在家里向客人演讲兵法。赵括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所以宾客们都赞扬赵括精通兵法,称赞他真是一个将门虎子。不知天高地厚小家伙,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自认为天下第一。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以极其严肃诓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轻率,这就一定要坏事。
4、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派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于是赵孝成王派**接收了上党。两年后,秦国派王龁把上党团团包围。
五、纸上谈兵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
1、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īng]
2、纸上谈兵,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3、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4、纸:书。上:上面。谈:谈论。兵:用兵。
5、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OK,关于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和入木三分是谁的主人公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2-18纯文科生可以报哪些专业?文科生读什么专业好就业
- 12-18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 入木三分是谁的主人公
- 12-18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的是谁主人公)
- 12-18线上报名(幼儿园报名流程)
- 12-18线上报名?小学升初中网上报名
- 12-18线上教育平台(英语线上教育哪家好)
- 12-18线上教育平台?线上教学软件
- 12-18线上英语机构排名前十(口碑最好的英语线上培训机构)
- 12-18绍兴教育考试网(浙江绍兴人事网)
- 12-18绍兴教育考试网?绍兴教育局官网登录入口
- 12-18经济学专业(经济学普通家庭可以选吗)
- 12-18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 女生适合学什么专业
- 12-18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辽宁大学经济学全国排名
- 12-18经济学专业,经济学有必要读研吗
- 12-18经济学最吃香的专业(女生学经济统计学好吗)
- 12-18经济学最吃香的专业?经济学有必要读研吗
- 12-18经济师2022年取消跨级考 中级经济师明年不能跨级考试了吗
- 12-18经济师2022年取消跨级考?2022年中级经济师不能跨级考了吗
- 12-18经济师一共要考几科 经济师挂靠一年多少钱
- 12-18经济师一共要考几科(经济师有什么用,考完了能做什么)
- 网站分类
- 标签列表
-
- 我在宫里做厨师 (591)
- 哈尔滨 (584)
- 不完美妈妈 (539)
- 历史 (473)
- 一直在身边 (333)
- 美好 (333)
- 文化 (270)
- 明朝 (268)
- 清朝 (248)
- 唐朝 (243)
- 三国 (206)
- 经济 (204)
- 曹操 (203)
- 政治 (203)
- 黑龙江 (179)
- 中国历史 (168)
- 熊猫宝来 (160)
- 刘备 (159)
- 汉朝 (155)
- 哈尔滨市 (153)
- 日本 (147)
- 哈市 (147)
- 恋爱 (146)
- 乾隆 (144)
- 诸葛亮 (142)
- 宋朝 (142)
- 交个朋友吧 (140)
- 春秋战国 (139)
- 史记 (138)
- 康熙 (137)
- 秦始皇 (133)
- 唐太宗 (133)
- 刘邦 (128)
- 河南 (128)
- 美女 (124)
- 黑龙江省 (123)
- 朱元璋 (122)
- 鉴剧大赏 (121)
- 北宋 (117)
- 三国演义 (115)